【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医生”结对、文体活动不断、老人互帮互助,江岸百步亭社区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2021-10-29 17:18   大武汉APP  

日前,2021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名单公布,江岸区百步亭社区现代城居委会位列其中。为了让老年人在社区更安居、宜居、乐居,近年来,百步亭社区现代城居委会围绕空间设施环境和人文服务环境,在创新健康服务、丰富文娱活动、营造社区志愿文化等方面下功夫,打通服务老年人的“最后一百米”。

“家庭医生”为老年人健康把脉

“刘医生,请您帮忙看看,我老伴这个检查报告还好吧。”现代城居民吴亚艳拨通了结对“家庭医生”刘敢哲的电话,咨询老伴身体情况。今年79岁的吴亚艳于2014年和老伴入住现代城三区,“社区安排了同楼栋的党员志愿者和我们结对子,日常有啥需求和困难都能联系他们。”

今年,现代城居委会将结对服务进一步升级,组织下沉党员成立了“白衣天使”志愿服务队,免费为老人开展医疗、康复护理、保健知识的系列讲座和上门义诊服务,普及健康科学知识。而身为医生的党员志愿者刘敢哲,就是吴亚艳夫妇的“家庭医生”。刘敢哲是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一名医生,入住社区后主动到居委会报到,加入社区“白衣天使”志愿服务队。为老人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同时,他还上门为老人提供心理护理、心理咨询等特色服务,深受老人们的喜爱。不仅有医疗服务送上门,现代城居委会还联合百步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65岁以上老人建立老年健康档案,免费进行健康体检,志愿者医生和社区医生每天轮班在居家养老中心坐诊,为老人提供“家门口”的健康咨询服务。

社区活动“办不完”,老年生活真精彩

“老师快帮我看看,要分享照片是点击这个吗?”“健康码和行程码这样扫一扫就可以了,还可以保存。”在现代城居委会第六期“玩转手机”老年人学习课堂上,老人们手捧智能手机,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学习心得。在现代城小区,养老服务紧跟时尚的文体活动和课程,融入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为帮助苑区老人体验科技带来的便利,现代城居委会组织社工及志愿者“开班授课”,专门手把手教老年人操作智能手机。通过详细讲解和互动教学的方式,老人学习掌握了保存手机通讯录、微信聊天、微信支付、查看点赞朋友圈,拍抖音拍视频,以及预约挂号、扫健康码、乘车出行等实用功能,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我们社区是3天一个小活动,5天一个大活动,逢年过节共同庆祝,这几天我们柔力球队通过线上教学,正在排练新节目。”现代城柔力球队队长付万荣是个大忙人,走路风风火火,每天的生活都非常充实,由她牵头组建的柔力球队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屡获好评,她与队友也乐在其中。为了丰富苑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现代城居委会将文体活动项目化,通过链接各式社会组织,开展老年读书会、手工兴趣班、赛诗会、红歌会、摄影展等活动项目,促进邻里之间互相交流,也涌现了许多像付万荣一样的社区文化达人,他们自创了快板、慢板、三句半、七律、诗歌等作品,很多作品都被搬上了全国社区网络春晚的舞台。

老年人发挥余热,“邻里守望”筑起温暖社区

“不止要身有所栖,还要心有所寄。”在百步亭现代城,老人们在享受贴心服务和温馨关怀的同时,还力所能及地把爱心传递下去。今年70岁的吴玉芳曾是江岸车辆厂职工,退休后她发挥余热,报名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如今,苑区83岁的独居老人陈国珍就是她“邻里守望”的关爱对象,每周吴玉芳都会前往陈老家中帮忙打扫卫生、陪他聊天,时不时还做上一桌可口的家常菜。“我是中龄老人,在服务高龄老人时有优势,和他们有共同话题,交流起来更方便,这样不仅能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力所能及地为社区做点事,实现自我价值。”吴玉芳说道。现代城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陈文琦介绍,辖区低、中龄老人中有特长、有能力老人很多,在社区志愿文化的感染下,他们成为志愿者,加入“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队伍,身体力行地帮助高龄老人,形成“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文明新风尚。

今年68岁的吴泽辉曾是一位英语老师,退休多年的她又重新拾起课本,认真准备教案。原来,她被“返聘”为社区的英语老师,每周在社区举办“英语小课堂”,为社区、物业工作者、志愿者提供英语教育服务。“年纪大了,总感觉不被需要,走到哪里都是被人照顾,听说我们苑区在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我就想贡献一份力量。”吴泽辉说。“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社区通过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邻居有困难了,大家一起帮把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了。社区老年人在志愿服务中帮助他人、温暖他人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实现自我价值。”陈文琦表示。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