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阶而上,武汉二七纪念馆内的烈士纪念碑两侧,一组工人奋起抵抗的群像浮雕映入眼帘。
据省工会干部学校退休高级讲师茆曾耀介绍,“这是当年工人‘考工’情形,工人要扛200斤扁担簧往返100米,途中还要经受工头的鞭打脚踢”。
1923年2月4日,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在此地吹响号角,三天后,发生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的淬炼中,进一步巩固了阶级基础,丰富了斗争经验,成为大革命前的启明运动。
解放后,湖北省、武汉市和铁路部门联合筹建武汉二七纪念馆和纪念碑,初址选在汉口江岸区二七小路,后迁址汉口解放大道2499号。
在纪念馆中央广场,二七烈士纪念碑巍然挺立。这是一座永远矗立的丰碑,也是一个精神坐标,警醒,先觉。
马克思主义照进工人群体
点燃“革命火种”
20世纪初,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军阀混战,大批失去土地的贫苦农民和破产手工业者,纷纷到铁路上寻求生存机会。
当时的京汉铁路,不仅是军阀吴佩孚军费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大动脉。然而,京汉铁路沿线的工人们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在武汉二七纪念馆,一件件展品诉说着劳工悲惨的生活——
工人上工要拿工牌号,黑心的工头为盘剥工人,上班前故意把表针往前拨,工人“迟到”就罚款或不给工钱,下班前又把表针往回拨,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
京汉铁路工人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有的延长到13-14小时。可如果拿不到工牌号,就意味着一天的工白做了……
在残酷的压迫下,工人们发出“军阀刀鞭沾满血,工人何时能出头”的愤怒呐喊。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当即制定宣传和组织工人、发展工人运动的计划。董必武、陈谭秋从上海回汉后,在主持成立湖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武汉地方委员会的同时,于1921年10月成立了以包惠僧、林育南先后为书记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
武汉开展工人运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武汉是近代以来工人人数仅次于上海和广州的城市。自1861年被迫开埠至洋务官僚张之洞主政湖北,经历近半个世纪的开放和发展,武汉成为仅次于上海、广州最为发达的工商业城市。除码头工人、人力车夫和店员外,产业工人数量也位居全国第三位。
湖北党组织极为重视这一工作,先进党团员和进步学生,更加频繁地走进武汉的街巷、码头和工厂;工人补习班、职工子弟学校和平民学校,在武汉工厂、工人和贫民集中的街道、里弄,纷纷开办起来。
粤汉铁路徐家棚工人俱乐部成立大会合影。
为迅速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工人头脑,发动铁路工人开展斗争,包惠僧、林育南、施洋、李书渠等在武昌徐家棚铁路工人区创办工人夜校,向工人宣传“劳工神圣”,鼓舞工人团结起来进行斗争,革命的火种自此点燃。
武汉工人被迅速动员起来,工会组织纷纷建立,要求改善劳动待遇的呼声频起,工人自觉的罢工斗争开始爆发。
有关汉阳铁厂工人罢工的报道。
1921年10月,粤汉铁路武昌长沙段工人罢工,揭开了武汉工人罢工斗争的序幕。12月,汉口租界人力车工人罢工,随后湘鄂印刷厂、汉阳钢铁厂、汉阳兵工厂、粤汉铁路武长段等工人相继罢工。
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旧址。
至1922年10月,湖北党组织领导在武汉先后成立30多个工会,宣布联合成立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由此引发的工人罢工浪潮,参加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在全国极为少见。
在武汉历史上,这也是前无古人的创先例事件。中国工人运动的早起领导人邓中夏评价,“以工业中心城市的罢工潮而论,当时应首推武汉”。
这段罢工潮迅猛发展,最终引发以汉口江岸为中心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工人运动掀起巨澜
“幼年”共产党继续破浪
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合影。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在郑州召开,包括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的代表共160余人,怀着激动的心情,前往郑州参加全国劳动界的空前盛会。
此时,军阀吴佩孚撕下“保护劳工”的伪装面具,派出大批军警阻挠破坏成立大会,包围代表寓所,工人代表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会议被迫提前结束。
参会代表连夜紧急决定,将总工会临时总办公处移至武汉江岸,自2月4日起进行全路总罢工,抗议军阀暴行。
1923年2月4日上午9时,随着京汉铁路总工会汉口江岸分会委员长林祥谦一声令下,一阵震耳欲聋的汽笛在武汉江岸上空骤然响起。
汽笛声中,2万多名工人举行京汉铁路大罢工,长达1200公里的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京汉铁路如死蛇般僵硬,全线瘫痪。
大罢工一开始,军阀吴佩孚和英帝国主义如临大敌,吴佩孚急电湖北督军肖耀南,要求实现严厉的武力镇压。
5日,湖北军警强抢两名火车司机,强迫生火开车,江岸总工会立即组织宣传队和2000多名纠察队员,将两名司机抢回。
6日、7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林育南和施洋带领2000余名各界代表到达江岸慰问、声援,与军警僵持对峙,气氛严峻。
军阀在车站逮捕工人情景。
7日下午,军警包围江岸分会,向工人发起突然袭击,一时间枪声大作,弹如雨飞。
林祥谦就义。
在对抗中,江岸分会委员长林祥谦被捕,面对刽子手的凛凛钢刀,忍着剧痛怒吼:“头可断,工不可复”。
面对军警的枪口,施洋慷慨陈词:“我不怕人,不怕事,不怕鬼,堂堂做人,反对强暴,你们杀了一个施洋,还有千万个施洋”。先辈凛然正气,惊天地、泣鬼神。
就在汉口江岸工人惨遭屠杀的同一天,郑州、长辛店及京汉铁路其它各站罢工工人也遭到军警镇压。共产党员和劳动者的鲜血染红刽子手的屠刀。
这场震惊世界的“二七惨案”,是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也是中国工人阶级与封建军阀进行的一次生死抗争。
这场罢工斗争与之前的工人罢工斗争一起,充分展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革命力量。成立不到两年的中国共产党,通过组织、领导工人罢工斗争,充分锻炼和展示了高超的社会动员和组织能力。
带着这些成功与失败,伴随血色的创伤和剧痛,幼年的中国共产党,继续勇敢地走向革命斗争更加壮阔的大革命时期。
“二七精神”
燎原荆楚大地 耀映百年
武汉二七纪念馆内,有一道“二七烈士纪念墙”,上面刻着在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名字。从北京长辛店到武汉江岸,牺牲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仅20岁。
从二七烈士们的选择中,可以清晰追溯到他们的思想根源,就是他们作为共产党员坚定的精神信仰。
历经百年,“听党话、跟党走”的精神密码蔓延且烙印,深深镌刻在荆楚大地上。
武汉二七纪念馆前的中央广场。
从工人运动起始,中国近代革命斗争的燎原之火在明灭之间逐渐稳定,走过创立初期艰难时刻的中国共产党经过深刻反思后,迅速开始更加广泛的革命斗争,以工农群众为主体、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广泛参与的大革命斗争,在荆楚大地上呈燎原之势蔓延开来。
将目光聚焦在江城两岸、三镇,也可见革命烽火逐渐硕亮。
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正位于如今的武昌都府堤二十号。
会上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专门设立的纪律检查机构,也是中央纪委的前身,中央监察委员会。如今的武汉市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向今人诉说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纪律建设的光辉历史和主要成就。
与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位于同条街上的武昌区毛泽东旧居及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简称“农讲所”)是石磨围墙圈起来的一座院落,灰瓦青墙朱柱红檐。毛泽东主席在此创办讲习所,将农运火种撒向全国。
江岸区鄱阳街上的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建筑历经百年风雨洗礼,木制楼梯会发出嘎吱作响的声音,仿佛仍在向今人传递毛泽东主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正确论断。
胜利街上的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见证了九十多年前大革命中心移师武汉,中共中央秘书厅在此办公,三层红砖房建筑夺目依旧。
长春街上的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复原了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领导人的办公室、卧室及其办公用房,再现抗战时期的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