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清逸,送十里麦香,瓜盛茄丰,一派田园风光。今年秋季开学以来,武汉市汉铁初级中学将操场旁的一块原先长满杂草的空地,改造成劳动教育“躬耕园”,并开设了“校园有点田”劳动实践体验校本课程,七、八年级的同学们一起开荒种菜、浇水施肥、播撒种子、收获成果……在劳动和实践教学中增长知识、学习技能。
学校的“躬耕园”将近一亩地,种植了几个品种的月季,以及菜薹、白菜、油麦菜、小葱等蔬菜,旁边的围墙上还有同学们以“热爱劳动”为主题创作的绘画作品。
“从松土到施肥,再到选种和培育,都是我和同学们一起动手来做。” 今年55岁的劳动课教师陈幼清以前在农村参加过劳动,留下了一手种地的“好手艺”。陈幼清老师介绍,这块校园的杂草地泥土板结,其实并不适合种地。自己带领学生光是清理的小石子就装了一百多袋,再经过一个月的翻土、平整、施底肥,才能开始播种。如今,在他的带领下,同学们将不同的蔬菜分垄种植,把田地打理得井井有条。
“以前很少关注蔬菜是怎么来的,真正动手后才知道种菜也是一门学问,浇水、施肥都有讲究,施肥过量或施肥位置不当会造成瓜菜枯萎。” 7年级学生潘可欣用水壶细心地给每株幼苗浇水,看着长势良好的蔬菜,自己很开心。
“校园有点田”劳动选修课一经发布,便被学生们一抢而光。现在,每天到地里参加劳动的学生已经有50多人。生物老师赵霞介绍,选修课不光组织学生种地,还有生物技术专题讲座、蔬菜种植沙龙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土质、气候、选种搭配等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
“田家少闲月,冬月倍忙人 。” 汉铁初级中学校长庾青表示,初中阶段学生的体能足以承担开荒种地的劳动。在紧张学习之余,通过劳逸结合的劳动实践,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还能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对青少年的成长是一种有益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