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区大智街道综合执法中心围绕创优高质量营商环境,助推中心城区建设为目标,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当好“店小二”,有效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为企护航解决“急难愁盼”
“心都提到嗓子眼了。”近日,武汉越秀工地施工负责人心有余悸地说,要不是城管帮忙,当天晚上很难收场。
原来,大智街道交易街工地施工期间,工人驾驶铲车不慎将电线杆撞断了,该线路负责为过江隧道提供照明,情况紧急,必须立即组织抢修。施工负责人立刻想到了联系包保城管队员殷建,殷建了解情况后,一边向领导汇报一边联系供电局组织抢修。
相关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制定施工方案,需要在路面开挖一条长60米,宽0.5米,深0.5米的管沟,进行直埋敷设。然而工地路面太硬,施工队的切割机无法破拆。正在现场人员一筹莫展之时,殷建想起在巡查的时候发现京汉大道正在进行天然气管道改造工程,他们可能会有专业的破拆工具。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殷建跟施工方取得联系,没想到还真有!最后在双方施工队的合作下,终于在晚上9点将线路修复完毕。
“服务企业就要多跑多看,这样才能深入了解企业情况,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殷建这样说道。
近年来,城管工作人员通过街道持续举办的“大智汇”政企联动等系列活动,主动上门,宣传政策法规,了解企业困难,研究解决问题,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大智街道现有三个重大在建项目,纳税千万以上5家企业,纳税百万以上30家企业,纳税50万以上企业52家,年纳税额2.92亿元。
精准服务提升“满意指数”
最近,大智街道城管接到一个很难回复的投诉,在民呼我应平台上,有商家反映:“我是江岸区中山大道625号的商户,表扬大智街城管熊建国,我的商铺在装修时,附近有业主投诉,城管过来非常热心帮忙调解,以及我在做门头的时候详细告诉我相关流程怎么办,感觉非常好。”
通过投诉的方式对城管工作进行表扬,这是很少遇到的事情。
“这个商家刚开始创业,对很多政策不熟悉。装修期间没有设置围挡,经常被投诉。在办理招牌的过程中,想沿用以前商家的招牌,但又不熟悉备案规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反复跟商家进行沟通,不断出谋划策,直到最后顺利开业。”包保队员熊建国这样说道。
近年来,对新入住的商户,城管队员在第一时间上门普法,发放《城市管理服务事项清单》和《致商户的一封信》,营造人人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率先推出“江岸区门面招牌管理”小程序,实现辖区商户申请门面招牌备查“网上办”,足不出户一天办好手续。对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新消费业态发展加强指导,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策略;实施“轻微免罚”制度,发布免罚事项清单;加强对行业自治组织的指导,多措并举促进商企依法经营。
融合共建擦亮“金字招牌”
俗话说: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根据城市功能发展的需要,吉庆街已由过去的170米的宵夜大排档,扩建成复原上世纪20年代老汉口“模范区”的旅游特色街区。漫步其中,路面干净整洁、市政设施一应俱全、共享单车有序摆放、周边树木蔚然成茵。
“我们经常会遇到游客问我们一些老字号的店铺怎么走。这个时候,我们很高兴担当免费导游,为他们指路。”包保队员程迪说道。
针对吉庆街为旅游特色街区的实际,大智街道将日常管理标准提升到景区化管理水平。制定管理工作指导规范,确保日常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增加值守力量,实施全天候管理,保证管理上的无缝连接,确保整个街区始终规范有序,干净整洁。分类汇总各类投诉平台反馈问题,召集城管、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环保、消防、公安等职能部门每周开展1次专项综合执法,逐步解决各类重点难点投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