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每平方公里纳税10亿元,繁华都市与市井街巷自如“切换”

2022-07-15 11:09   长江日报、西马街道  

街道名片

西马街道

地处江岸区中心地带的西马街道地理形状如一匹自西向东奔腾的骏马,“马首”和“马背”是建设大道,“马蹄”为解放大道,“马尾”连接江汉北路,而香港路、台北路则“绘”出这匹“马”的大体形状。西马街道辖区面积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7.5万人。

5家世界500强企业汇聚于此;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武汉市第六医院汇聚于此;车流通过长江隧道、公铁隧道穿过长江汇聚于此;承载着武汉人儿时记忆的市青少年宫和多条美食街汇聚于此……

在这里汇聚的还有港澳台“元素”——台北路、高雄路、香港路、澳门路……辖区21条道路中有17条道路的名称与港澳台相关。

● 西马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友华(左)介绍西马街金融产业发展情况

上午8时,建设大道车水马龙,金融街上的白领们匆匆走进写字楼,开始一天的工作。在写字楼背后的模范社区,早点店的高峰从早晨7时就开始了。当夜幕降临时,汇集了大大小小300家美食店的苗栗路上,夏日的微风里弥漫着醉人的味道。

在繁华都市与市井街巷之间自如“切换”,这正是江岸区西马街道的迷人之处。7月13日,西马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友华做客长江日报“街力赛”直播间,讲述这匹“骏马”披荆斩棘的前行故事。

01

每平方公里纳税10亿元

7月13日上午8时,汉口香港路迎来交通早高峰。车流中,邓菁不疾不徐地开车径直来到浙商大厦,从一处新开辟的车行通道进入地下车库。“有了这个新通道,每天起码少堵车10分钟。”

● 位于建设大道和香港路交会处的浙商大厦

浙商大厦位于建设大道和香港路交会处,是年纳税额达6.5亿元的“亿元楼宇”,也是江岸区建设大道金融产业集聚区的“主力军”之一。邓菁介绍,浙商大厦过去只有澳门路上的一个车辆出入口,自东向西的车辆想要进入地下车库必须得在澳门路口排队掉头,高峰时段则会花费更长时间。

去年6月,浙商大厦入驻企业——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公司党委书记周厚钬在轮值集聚区综合党委副书记期间,把代表员工心声的“开辟新出入口”的诉求提交给了集聚区综合党委。

西马街道是江岸区建设大道金融产业集聚区综合党委的牵头街道。接到周厚钬反映的问题后,街道邀请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协商解决了市政规划、苗木移栽、占道施工、路面挖掘等难点问题。3个月后,浙商大厦在香港路上新开辟了一个车辆出入口,车辆“入库难”得以缓解。

● 香港路车行出入口 

建设大道金融产业集聚区内目前有以浙商大厦为核心的5栋重点经济楼宇,共计1000余家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5家、省级以上总部机构9家,共有党组织64个。

● 建设大道金融产业集聚区

“我们将集聚区金融重点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吸纳为集聚区综合党委成员,综合党委委员每月轮流担任综合党委轮值副书记,让每个人都发挥作用。”张友华在直播间介绍,党组织聚集是建设大道金融产业集聚区的最大特色。

在综合党委协调下,浙商集团还免费提供浙商大厦48层近600平方米场地,为打造“江城红领驿站”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提供场地。如今,设在这里的政务服务分中心、楼宇初心社、金融梦工厂、金融会客厅、书香驿站等11个功能区推动着集聚区政企、企企、人才的交流互通。

● “江城红领驿站”党群活动服务中心

“党建引领让钢筋水泥筑成的高楼变得更有温度。”正泰电器销售(湖北)有限公司职工熊文伶说,各种形式的党建活动增进了同事之间、企业之间的了解,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有了归属感。

在张友华看来,通过党建引领,西马街道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实现了新增长点爆发。2021年,面积仅2.1平方公里的西马街道贡献了21亿元税收,每平方公里就有10亿元税收收入。

02

整合资源助推基层治理

7月12日上午9时,在西马街道江汉北路社区34号小区,快递小哥牛五周扛着1袋大米、拎着2斤蔬菜,敲开了11楼独居老人刘奶奶的家门。稍早前,他接到老人委托采购的电话,便趁送件间隙赶往菜场为她购买食品,再免费为她送货上门。

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代购生活物资、搬运重物已成为牛五周的日常。牛五周介绍,截至目前,他已为20多位老人提供免费服务。

● 建设大道金融产业集聚区综合党委开展关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活动

2021年,江汉北路社区以党建为引领,链接辖区快递、外卖行业资源,组建了“江汉北路社区新业态行业流动党员党支部”。1年多来,不断有来自快递、外卖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优秀青年和流动党员加入其中,成为社区志愿者,参与敬老“宅急送”“大手牵小手,文明一起走”等志愿服务活动。

● 江汉北路社区新业态流动党支部

在协助社区、服务居民的同时,新就业群体也感受到了来自社区党委的关爱。6月份,社区联合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向辖区100名新业态从业人员发放了免费体检卡。“前几天,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还为我们送来了防暑爱心包,这让我们感觉很温暖。”牛五周说。

● 社区暑期托管班面向楼宇职工子女开放

同样感受到温暖的还有在九运大厦工作的阮玲。“公司楼下就有社区暑期托管班。孩子在里面不仅能学知识,还能学一些特长。对于我们这种双职工家庭来说,这一举措解除了后顾之忧。”7月12日下午,阮玲下班后来到位于九运大厦一层的江汉北路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接走了孩子。

这个暑假,江汉北路社区党委与集聚区综合党委通力合作,开办的社区暑期托管班接纳楼宇职工子女,同时与共建单位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合作,党员骨干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孩子们在游戏中学知识,为职场父母“减负”。

● 社区暑期托管班里,孩子在玩游戏

假日助学是西马街道推动更多资源下沉社区的成果之一。

“社区与楼宇、社区与单位、社区与社区、社区与新业态之间都架起了一座座融合治理的桥梁,各种力量拧成了一股绳。”张友华介绍,眼下,街道和社区针对集聚区需求提供助餐、助行、助学等“七助”服务,集聚区的金融企业也根据自身特点为辖区居民提供多项金融服务。

03

“从小管到老,不用出街道”

在光华路和球场路交会处,一栋21层建筑拔地而起,工人们在高楼的各个角落忙碌着。这是正在建设中的武汉儿童医院妇幼综合大楼。

“目前,大楼主体结构已完工,正在进行装饰装修和机电安装工作,预计今年11月完工。”武汉儿童医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栋大楼投入使用后将新增床位520张。

● 武汉儿童医院妇幼综合大楼主体结构已完工

距这家专为儿童服务的医院不远处,一家专为老年人服务的医学中心也在火热建设中。武汉市第六医院扩建项目去年11月开工,投用后床位将达到2200张,同时还将成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老年医学中心。

“未来,我们将依托武汉儿童医院妇幼综合大楼和武汉市第六医院,建立医疗养老配套设施区域,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涵盖从出生到养老、从预防到治疗、从儿童到老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形成江岸区有特色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张友华说。

张友华介绍,西马街道除了这两家服务于“一老一小”的特色医疗机构,还有椿萱里、椿萱茂等高端养老中心,以及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武汉市皮肤病防治院等部门和机构。

每当夜幕降临,拥有大大小小约300家美食店的“网红美食一条街”苗栗路开始热闹起来。这条以台湾省苗栗县命名的道路是年轻人感受味蕾的打卡之地。

● 苗栗路

张友华说,港澳台“元素”聚集也是西马街道的一大特色。在西马街道的21条道路中,17条道路名称都与台湾、香港、澳门相关。“其中有为纪念香港、澳门回归而命名的香港路、澳门路,也有盼祖国统一、串联海峡两岸中华情而命名的台北路、高雄路。”

● 武汉市青少年宫水上世界

入夏,武汉市青少年宫水上世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笑声。去年这个时候,承载着武汉人儿时记忆的这个水上世界全面升级后对外开放。“从小管到老,不用出街道。我们要把居民的幸福生活都‘承包’了。”直播间里,张友华这样描绘着西马街道的现在和未来。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