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杯邀明月,走进江岸老字号

©原创   2022-09-08 15:56  

????

中秋老字号观察

明月当空,洒银泄玉,一如绵绵潺潺的思念,趁着夜色潜入千家万户。

中国人看重节俗传统,尤能体现在兆团圆的中秋。老一辈人不厌其烦地把泛黄旧历逐张撕下,数着日子地盼;年青一代从远城漂泊中退阵,跨越山海,奔赴故乡归途。

而在武汉,还有一种仪式感是不曾缺席的——中秋节前后的中山大道上,总能望见几家糕点老字号里人影绰绰。每当这些老字号又开始涌动着鲜活的生气,也就意味着团聚的时刻要到来了。

武汉是一座被码头文化浸润的城市,不仅拥有豪放爽直的秉性气质,还以开放包容的气度吞纳了多方文化。

香稠浓郁的热干面、金黄油润的豆皮是这片土地滋养出的代表味型,很难想象吧,爱好这般咸鲜重口的武汉人,对精致糕点的热忱也由来已久。

1739年,茶商汪仕良携家眷蔡玉霞开了一家主营茶叶茶点的店,生意十分红火。一盏清茗伴酥饼、京果,是客人光顾时的标配。

馥郁醇香穿过旧旧的围墙,积淀到了今天,使得吉庆街里“汪玉霞”的招牌,历久弥新。

 

283年间的九代浮沉无法细数,但是鼎盛时期全城开满136家店,武汉人对它的偏爱俨然是现象级的。

“汪玉霞的饼子——绝酥(劫数)”,中秋家宴上对一对这句歇后语,老武汉人都接得住。

 

同样位于吉庆街的武汉冠生园,汉口伢对它应该是耳熟能详。

武汉冠生园最早开办于1928年,中西糕点、广式香肠琳琅满目,只相隔两年,分店就另设广东酒楼。

在那个路网还不算通达的年代,冠生园的糕点与蛇菜,都能作为一个“去趟汉口”的理由。

到了1946年,五芳斋也在汉口起家。

宁波汤圆、糕团、粽子、月饼等各种江南名吃,不偏不倚地砸中了武汉人的胃口,引得一代人领着一代人地接力光顾。

当你跟现在的年轻伢们,提起这些老字号节日里的排队盛况,他们大概率会下意识地发出嗤笑,就像长辈们不理解为了买一杯奶茶站上8个小时一样。

 

但如果仔细回忆起来,就会发现老字号之所以能够留存,正是因为和大多数人的生活细节紧密相连。

每逢婚丧嫁娶、传统节日、老人祝寿、添丁增口,老字号糕点都化作纽带,围绕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写下注解。

岁月流转,时代发展的浪潮裹挟着沧桑巨变,不曾停滞。老字号在其间,有条不紊地行进着,凭一份踏实的从容感,收获源源不断的拥戴。

 

家住武昌的陈小姐,回回来汉口,都要来一次汪玉霞。看她在展柜前徘徊多时,一番精挑细选过后又不放心地打通电话确认,得空搭上话,才知道是为了给外婆买中秋节的月饼。

外婆爱吃老式的广月,她匆匆赶着办事间隙过来,怕晚了,外婆爱吃的口味就没了。

 

和她一样风风火火的张先生,更是颇有一副来“进货”的阵仗。各种精美的汉味月饼礼盒整箱端,他说走亲访友送这个感觉蛮“体面”。

再捎几盒绿豆糕回去给姑娘吃,“六岁了,嘴巴才叼”,提到女儿爱吃汪玉霞家的绿豆糕,他笑得很宠溺,因为这也是他从小吃到大的东西。

 

店里倏地又涌进两三群20岁左右的年轻面孔,有的轻车熟路地架起稳定器,一套探店流程下来,丝毫不受旁人干扰;还有的则开启游客模式。

逛完一圈,小严的手提篮已经塞得满满当当,她兴致勃勃地告诉我,在来武汉之前就从小红书上种草了汪玉霞,当做伴手礼再适合不过。

 

出了门往左,在隔壁的冠生园遇到了精神矍铄的周婆婆。80余岁的人生里,每逢中秋只记挂着冠生园的苏式五仁月饼。

庆幸她身体硬朗又正巧住在附近,溜达着就来了,不愁难吃上,一次可以少买些,运气好还能碰上新鲜出炉的。这是陪伴了她大半辈子的味道,怎么都不腻。

 

另一边的五芳斋,周婆婆的同龄人就更多了。

平时路过五芳斋的时候,总会忍不住瞄几眼玻璃橱窗里诱人的糕团,这会儿它们被排队的爷爷奶奶挡得严严实实。

循着香味上前,才品出几分“端倪”。

只在中秋节前后上市的现烤鲜肉月饼,整整齐齐地码在温箱里。买完的爹爹不忘跟我安利,说这在别处可吃不到。

可见老字号的魅力斐然,喜爱度依旧能打。

来到这里的人,涵盖了不同年龄层、不同户籍、不同职业。对他们来说,老字号也许是童年记忆的所在地,也许是一趟旅程的网红打卡点,也许就是那一份温暖澄澈的孝心。

他们都读懂了老字号的坚守,所以对其如数家珍。

 

老字号里蕴藏着百转千回的食味记忆,那是漫长的时光为它埋下的根基。但枝繁叶茂需要的是无穷的生命力,老字号也深谙其道,与时俱进、新花样齐出。

绿豆糕、碱酥饼都算是汪玉霞最原始的招牌产品,从选材到工艺都十分考究。承接这份匠心,汪玉霞又迎合年轻人的口味推出了樱花饼、龙井茶酥等上百种糕点,造型玲珑别致,入嘴酥软适口。

今年中秋,更是结合多种艺术风格设计了月饼礼盒,创意吸睛。

冠生园的香草蛋糕、云片糕、老发饼都是一秒把人拉回童年的利器,同时也不乏蛋黄酥、榴莲酥、一口芝士这样的新式点心。

 

五芳斋的鲜肉月饼无疑是经典款,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月饼礼盒也充满了新意。

流心月饼中加了一层糯米,口感比普通月饼更为丰富,颜值也高了不少。

历年的中秋节,武汉人早已习惯了老字号糕点的陪伴。月圆无缺,和家人欢聚一堂、分食月饼,唯有从小吃到大的老字号,才能品出那份熟悉的幸福感。

如今,老字号不断焕发出年轻态,各种创意研发、新潮设计花样百出。为武汉人的中秋节,注入了多元创新的活力,也算不负这份长久的钟情。

///

江岸区是一个老字号集结地,随着时代发展,这些老字号持续地推陈出新,才成就了一个个不老神话。

年复一年,武汉人将生活中的各个节点逐一托付给了老字号。而在他们的心里,也将始终保留着一份关于老字号的记忆,世代流传。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