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10年,见证江岸变幸福金岸丨我家门前这十年

©原创   2022-09-14 09:35  


讲述人:廖永涛

我家门前:江岸区二七滨江和历史文化街区

我是江岸区建设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回顾过去十年,发现不仅是自己在成长,也比别人更直观地见证着城市的发展,看着很多规划从图纸变成现实,看到城市的建设发展和人居环境的优化,为居民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感觉自己能参与其中很幸运,也很自豪。同时在和江岸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和江岸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对这片土地越来越热爱。

现在,二七有个响亮的名字“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一栋栋城市新地标正在拔地而起。记得在2012年的时候,虽然我们对二七片区的微循环路网建设基本完成,但二七片区大多还是老房子,还有许多棚户区,上个厕所都要出门转个弯。2017年有件轰动武汉的大事,就是二七片区19栋楼10秒内成功爆破,高达15万方的规模,当时创了国内之最。

如今,再看二七片区,原来的棚户区变成了滨江商务区,小区一个赛一个的高档,满眼的国际化都市范儿。别说二七片区的老居民了,就是咱们身边的江岸人,现在说起二七来,谁都少不了会感慨一句,这十年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2016年,我们借中山大道整体改造的契机,对沿线所有的历史建筑进行整治更新,并结合周边的房屋建筑风格把道路重新修整。后来我们按着中山大道的模式,按照每年一条路的速度,启动了黎黄陂路、兰陵路、合作路、青岛路,包括平和打包厂、平和坊、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八七会议会址这一片历史建筑的改造。现在也还在持续进行老房子的活化利用,去年完工的有巴公房子、美术馆旁边的保元里、泰安里,正在改的有刘少奇故居、中华总工会旧址、中宣部旧址、中组部旧址。

花香才能采蜜忙,十年时间,把家门口的房子和路修漂亮了,商家自然也跟着升级,吸引来了很多特色品牌,也给来玩的人带来了更特别的体验,坐在充满老汉口特色的老房子旁边,喝杯咖啡,文艺范儿十足。曾经“破败”的老街巷也成了年轻人最爱的网红打卡地,到街区走一圈,你几乎随时能遇见拍婚纱照的新人,拍短视频和正在直播的年轻人,用网友的评价就是,出片率100%,怎么拍都好看。

说到家门口十年的变化,还不得不提到一个幸福渠,一个黄孝河,都是当时有名的污水河。幸福街原来有个说法叫“幸福街不幸福”,就是因为有这一条“幸福渠”,后来通过雨污分流、水体生态改善等治理,现在这两个水体基本稳定在四类水质。原来居民听到都直摇头,遇到更快步走的地方,现在成了专门去休闲玩耍的地方,像黄孝河通过整治后,河边变成了滨河小公园和绿道,一到节假日,散步的、钓鱼的、玩耍的,人多得很。

我在江岸生活了几十年,真切感受到这几年海绵城市建设为生活带来的便利。记得2016年,武汉遭遇最强暴雨,雨量相当于下了56个东湖,武汉也第一次因为“看海”上了新闻。此后,对于溢滞水点,排水系统启动了三年改造方案,又结合海绵城市改造建设。那之后再遇到雨天,基本是小雨不湿鞋,大雨不渍水。前些年一下雨就刷屏的“不会开船的司机不是好船长”,都已经好久没看到过了,因为现在碰上下雨天也确实用不着“开船”了。

我在江岸这么多年,有时候看着现在江岸的某处地方,脑海里不自觉地就会浮现出十年前这里是什么样子,说起家门口十年来的变化,心里就会升腾出一股自豪感和幸福感,不仅仅因为我是“建设人”,更因为看着这些变化,觉得这里面有自己的青春,并且知道有着无数像自己这样的普通人的青春,我们看到的江岸十年变化,其实是无数江岸人的十年青春奋斗,他们都是江岸的“建设者”,并且这种力量还将继续下去,去创造江岸的下一个十年。

(来源:江岸区融媒体中心    采写:柯智涛  叶恺  宋亚坤)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