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搬新,家门口的三级医院丨我家门前这十年

©原创   2022-09-14 16:03  

讲述人:柴燕

我家门前:武汉市第八医院

就在前两个月,我们八医院从中山大道搬至后湖,这次迁址,不是改造,而是重新出发,改头换面的大变化。今天想说说我的工作单位——八医院,十年来的变化。

说到八医院老武汉人都知道。53年建院,58年从“中南邮电医院”更名为“武汉市第八医院”,到今年有整整70年的历史,我们院的肛肠科在湖北省是金字招牌。原来医院“停车难”也是众所周知,开车在院里围着花坛绕个圈就转完了,20多个停车位实在是不够用,找不到位置的患者,着急了就把车停在街上。


我们医院搬迁前还有个特点,就是各科室的关系比较“亲密”,比如急诊科旁边就是检验科,ICU和外科在一起。院里最出名的肛肠科原来四个病区,也才只有380张床位。

今年,我们医院正式迁址到后湖,彻彻底底升级焕新。曾经来时的路,都封存定格在了2022年。

新八医院位于后湖大道与建设大道延长线上,建筑面积共12.26万平方米,由一栋24层综合楼和6层附楼组成。床位增至800张,设有49个临床医技科室,13个开放病区,28个一级诊疗科目和70个二级诊疗科目。

现在到医院就诊非常方便,乘坐地铁3号线、21号线在“后湖大道”站A、E出口步行400米就到了。新医院停车场有960个停车位,宽敞漂亮。

医院餐厅占地800平,可同时容纳职工、患者分区进餐,还配有贴心的点餐服务,扫一扫病房内的二维码预约,工作人员就会准时将精心搭配的营养餐送到患者床边,未来还将引进便利店与咖啡厅。现在虽不如过去身处闹市,但配套一个也不少。来就诊的患者都不约而同对这里称赞一番,我也由衷地高兴,正是我们八医院变化大,变得好,才能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医疗设备很大程度反映了医院的医疗实力,我们医院这次对设备进行了全新升级。放射科由十年前的双层螺旋CT升级成为IQon光谱CT,用我们医生的话来说就是“鸟枪换炮”了,以前的设备一次只能平扫某一个部位,现在可以从头到脚全面检查,而且时间更短、分辨率更高、检查结果更准确。

我们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配备了全新的胶囊内镜设备,是当今消化道部分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十分先进、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只需要穿上一件特制的检查服(便携式记录器),吞服一粒“胶囊镜头”,躺下安静地等待15-30分钟。“胶囊很好吞,和普通的药丸一样,什么感觉也没有。”胶囊镜头会在体内“巡查”一整天,拍下各种“可疑”镜头。有了它,做肠镜无需麻醉,没有任何疼痛与不适,更无需住院,患者不用担心影响工作或生活。

中心还有不少“黑科技”加持,例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内镜精灵”,可在医生为患者做内镜检查时,自动识别出盲区及高风险(早癌),避免消化道疾病的漏查漏诊。


搬迁后,我们八医院多了一个新口号“做老百姓家门口最有温度的医院”,我在急诊科感受就特别明显。譬如急诊室配备了床边快速检测仪,床边B超、集成超声,协助解决急诊之“急”,并“升级”了“认牌开路”的绿色就医通道,特殊患者特殊对待,“先救治后挂号、先抢救后交钱、先住院后办住院手续”。

新院开院不久,便接诊了十几名急性心梗患者。有位34岁的男性患者,第一次急性胸痛发病,患者被送来医院时,他爱人泣不成声。科室全新的医疗设备大大节省了诊断时间,很快给出急救方案进行救治,争取到了抢救的黄金时间,患者预后效果很好,热情地送来锦旗。

还有一位67岁的但爹爹,就住在我们医院对面的同安家园。那天老人突然在家晕厥,家人赶忙送他到急诊科,经过心电监测医生发现但爹爹心脏停搏最长一次近4秒,病情危险随时有猝死的可能。经过系列评估,医生决定为他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术后症状完全缓解,家人的心才慢慢放下来。但爹爹的女儿感叹:“家门口有一家三级医院真是我们的福气!”

9月初,110送了一名产妇到急诊科,通过绿色就医通道紧急接收至妇产科,顺利产下一名可爱的女宝宝,也是我们新院接生的第一个宝宝。

十年来,江岸区的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后湖片区的医疗配套逐步完善。我们日常的工作,就是救死扶伤,服务好江岸家门口的居民们,让病人得到及时的救治,病人的满意就是对我们医院最大的认可。


(来源:江岸区融媒体中心    采写:陈蓉  祁熠  赵一钊)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