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厦里的每一户居民情况,江岸区这支“扫楼专班”最清楚

©原创   2022-11-17 11:39  

“叮咚。”清脆的门铃声响起,86岁的许南燕一边应和着,一边高兴地打开门。她知道,“扫楼专班”的老朋友们,又来看她了。

这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不管有事没事,“扫楼专班”的队员们每天总会上门看下许婆婆。尤其在疫情时,每天必响的门铃声,让许南燕感到特别安心。

许南燕家住劳动街道惠中社区华润大厦,是位失独老人。老伴去世后,她一直独自居住。不会用手机网购、不会团购的她,成了“扫楼专班”最牵挂的人。

华润大厦建于上世纪90年代,住有117户、355位居民。10月初,为全面、细致摸排华润大厦所有住户的情况,确保核酸检测不漏一人,在社区的引导和鼓励下,华润大厦业委会成员王晓晶和社区网格员一起,迅速召集下沉党员、业委会其他工作人员、居民志愿者20余人成立“扫楼专班”。

“扫楼专班”成立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挨家挨户开展排查,防止大厦内住有漏报的外来人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及时了解居民需求,解决居民群众在疫情期间面临的实际困难。

“有需要时,基本两到三天‘扫’一次,平时,就每周或半个月‘扫’一次。”王晓晶说,在“扫楼”过程中,他们会着重关注居民家中实有成员的状况,了解是否有上网课的学生、高龄老人、幼儿或生病的居民,一旦发现有需要,及时联动业委会予以解决,业委会解决不了的,第一时间上报社区。

考虑到大厦居民中有不少上班族,一般白天不在家,晚上才回来。为此,“扫楼专班”还根据需要开展“夜扫”,上门摸排住户的家庭成员情况和生活需求。

虽然对许南燕的家庭情况,早已烂熟于心,但“扫楼专班”的成员们还是把这位老人当成心中最大的牵挂。帮老人换个灯泡、修个水龙头、买点生活用品,也成为大家心照不宣的“分内事”。“每天上午和下午,我们会各一次按门铃,老人愿意开门聊会天就打开门,如果不方便开门,光答应一声就行。”王晓晶说,有人响应,就说明老人一切正常,没人响应的话,我们就需要及时看看老人出了什么事。

许南燕的温情故事,在华润大厦并不罕见。

董春生主动加入“扫楼专班”,被居民亲切地称为“小区110”。水电维修、楼道消杀,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居民遇到任何难事,他随叫随到。

林志宏也是“扫楼专班”的成员。在大厦封控期间,他总是为有需要的居民代购生活物资和日用品。每当居民对林志宏表达谢意,这位30多岁的下沉党员,总会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助人助己,乐人乐己。”在“扫楼专班”成员们的努力下,华润大厦所有居民全部记录在册,核酸检测覆盖率达到100%。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