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记忆 | 小小茶叶如何让汉口与世界相遇?

2023-04-12 10:47   武汉宣传  

开栏语

建筑是历史留在城市里的烙印

“大江金岸”开设“江岸记忆”专栏

共同探访江岸老建筑

寻找老建筑的“风华正茂”

和留在时光里的激荡与回响

感受城市发展脉动

中国的茶文化世界瞩目。从汉口北上,越大漠,至中俄边境恰克图,继往圣彼得堡,这条13000余公里的万里茶道,持续了约两个世纪,留下许多历史遗迹。江岸新泰洋行大楼、大智门火车站、东正教堂、巴公房子等俄商近代建筑,因茶贸而兴,一砖一瓦、一门一窗,都记载着历史的风云变幻。

随我们走进穹顶高耸的巴公房子、新泰洋行两座俄国风貌建筑,与城市历史文化及城市建筑研究专家胡榴明、武汉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顾问王汗吾,一起探寻繁荣半个多世纪的华俄茶贸故事。

113岁的巴公房子以精致的建筑设计闻名。廊檐、露台、曲栏、拱券、立柱,各显特色,是典型的近代古典复兴式建筑。

经过修缮加固及活化利用,巴公房子重焕卓越风姿,一边是融合茶道文化,具有历史体验感的精品酒店——巴公邸酒店,内含展示汉口茶叶商贸历史与繁盛的万里茶道博物馆。一边是有格调、高品质的巴公邸商业空间,星巴克臻选咖啡、珠宝定制品牌等将陆续入驻。

▍民国时期的巴公房子

城市在生长、在更新,巴公房子百年后重新开启,体现老建筑保护性开发的时代意义。不久前,这一保护修缮及再利用项目获得2023柏林设计奖·建筑类银奖。

“巴公房子是1910年由俄国茶商巴诺夫兄弟修建的。”王汗吾谈到,房主巴诺夫是俄国贵族。汉口开埠后巴诺夫来汉效力于阜昌洋行、新泰洋行,并与他弟弟共同耗银15万两建起这座约10000平方米含200多个房间的3层公寓楼,供洋行外籍职员租住。因巴诺夫身份尊贵,人们称他和他弟弟为“大巴公”“小巴公”,巴公房子因此而得名。

▍巴公房子外部古典主义

“汉口外商中财力最雄厚的是俄商,俄商中最富的是茶商,我们从建筑便能窥得。”巴公房子是当时汉口最大的公寓楼,300米开外,俄商修建的新泰洋行富丽堂皇,大楼纹饰墙面,腰线、檐线突出,中庭大理石楼梯盘旋至顶层。胡榴明感慨,“上世纪20年代前后,5层‘高楼’实属罕见。”大楼如今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湖北局办公地。

▍万里茶道 盛于汉口

俄国茶商在汉口建工厂、洋行、码头,几乎包揽了从茶树栽培到砖茶出口整个产业链。九州之茶汇聚、茶商茶帮云集、茶厂洋行林立,“因此,汉口亦是万里茶道的始发地”。

洞庭街两旁的老建筑里,嵌着时尚精致的小店,流转着百余年的旧时光,漫步其间,一路静谧,很难想象那个年代,此处熙来攘往、机器轰鸣。

胡榴明介绍:“从合作路至黎黄陂路,洞庭街至沿江大道这个范围,一百多年前是俄商建造的顺丰砖茶厂与新泰砖茶厂。”

▍新泰洋行大楼旧址

俄国茶商在汉口腹地兴建顺丰、阜昌、新泰现代制茶工厂。“俄商引进生产砖茶的蒸汽机,替代了中国自古以来的‘手作’制茶。”王汗吾介绍,“武汉由此进入机器时代,成为近代中国三大工业基地之一。”

俄商4家砖茶厂配置砖茶压机15架、茶饼压机7架,工人最多时约雇佣5000余人。“机器时代”的到来大大刺激了砖茶贸易,也让汉口茶叶普及世界。“开埠30年间,砖茶输出从6000多担攀升至100余万担。中国茶叶从西方皇室贵族逐渐普及到普通家庭。”王汗吾说道,“当时世界上每2斤茶就有1斤来自汉口。”

在遥远的俄罗斯莫斯科博物馆,珍藏着一块茶砖,砖面最上两排俄文译为“皇室殿下”“国家继承人”,下部俄文译为“汉口 1891年4月9日”。

时光回溯到132年前,汉口江面上帆樯林立、舳舻相接。俄国皇太子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从吴淞口进入长江,乘俄国军舰“符拉迪沃斯托克”号西行直上汉口。

▍世纪20年代的新泰洋行大楼

▍阜昌茶厂外工人挑运砖茶

总督张之洞在晴川阁盛情款待皇太子,并将一块新泰砖茶厂特制的纪念砖茶赠送给他。第二天,恰逢新泰砖茶厂建厂25周年庆典,皇太子了解俄商在汉口茶贸业绩后十分高兴,即兴祝辞连说三个“伟大”:“万里茶路是伟大的中俄茶叶之路;在汉口的俄国茶商是伟大的商人;汉口是伟大的东方茶港”。“东方茶港”名号从此更加响亮。

建筑是凝固的史诗。俄商洋行、公寓、厂房等遗迹让华俄茶贸的浓墨重彩变得可触可感,让万里茶道上汉口的角色变得可瞻可寻。俄商老建筑藏着半个多世纪的“黄金时代”在变迁中涌动,焕发夺目光彩。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