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 10月11日一早,58岁的冯享根像往常一样来到武汉血液中心参加成分献血。近年来,14天间隔期一到,他几乎都会准点“报到”。今天对于他来说格外不一般,他成为了武汉市第120位献血次数达200次的献血者。
22年无偿献血诠释公仆初心
冯享根是武汉市丹水池街道一名二级调研员,也是一名有着34年党龄、26年军龄的退役军人。角色转变,却从未改变他的献血初心。2001年至今,冯享根已献血200次,献血总量达63200毫升,捐献的血液足以让330名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
冯享根回忆,2001年,一位好友左腿意外受伤导致动脉大出血,急需输血治疗,当时医院血液库存不足,情况十分紧急,好在及时调来了血,才保住了朋友的生命。“如果没有血液,后果不堪设想。”目睹了整个过程的冯享根第一次意识到血液对生命的意义,当即决定在部队血站献血。
冯享根的第200次献血。 通讯员肖莉娇 摄
献血始于偶然,但在冯享根看来却是“命中注定”。“父亲是抗美援朝老兵,从小教育我做好人、行善事,报效祖国。”2001年起,无论是部队血站、还是街头各献血点,都留下了冯享根的热血足迹。
2011年,冯享根接到武汉血液中心的电话,得知有和他相同血型的患者需要血小板后,他立刻赶往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献血。了解到成分献血间隔期更短,能让更多患者受益,从2012年3月开始,他开始了坚持捐献血小板的爱心之旅,成为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的“常客”。
“客串”宣传员带动一群热血好友
“谁说献血对身体不好,我要以实际行动向大家证明,献血是非常安全和科学的。”熟悉冯享根的人都知道,他是执着于无偿献血宣传的“热心人”。
在献血淡季,冯享根会在街道组织的应急团体献血中以身作则,带头献血。工作之余,也总能看到他向战友、朋友、同事及辖区内的单位宣传普及无偿献血知识。
秦义无偿成分献血感召队部分成员组团献血为冯享根庆祝。 通讯员肖莉娇 摄
“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有限,无偿献血公益事业需要更多人参与。只有队伍壮大了,患者才能得到及时的医治。”抱着这样的信念,2018年,冯享根加入秦义无偿成分献血感召队。5年来,作为副队长的他,不仅将相约献血当作固定“团建”,还将感召身边人定期献血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他的带动下,身边有50余位爱心人士加入献血大军。
10月11日当天,冯享根的一群“热血”好友也专程赶来,组团献血为他庆祝献血200次这个特殊日子。
“我们冯队长将迎来第200次献血,欢迎大家踊跃参与献血,一起将这份爱传递下去。”第218次献血的队长秦义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早在一周前,感召队的微信群就发起了热血接龙,大家纷纷响应。
刘琪、秦琴、刘建峰、万华杰专程赶来见证冯享根的“热血时刻”(从左至右)。 通讯员肖莉娇 摄
“我是在老冯的影响下开始献血小板的,很荣幸见证这一热血时刻。”冯享根的战友、同事,武汉市丹水池街道办副主任刘建峰表示,除了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也是服务于民、奉献社会很好的载体与方式。
“冯主任是我们学习的榜样!”“85后”青年万华杰,作为受冯享根感召的“后辈代表”,今天第二次献血,他说献血不仅让自己更自律,还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武汉血液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项征国及众“热血好友”为冯享根点赞。 通讯员谢松丽 摄
当天,冯享根14位热血好友献血成功,捐献共计20.5个治疗剂量的血小板。(长江日报记者杨娟娟 通讯员肖莉娇 视频制作记者杨娟娟)
【编辑:余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