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活着的历史,也是可以触摸的时代记忆。11月1日,江岸区“高质量发展金岸讲坛”第十一场直播宣讲活动在多牛世界时尚创意产业园举行。
活动中,武汉城市历史文化与城市建筑研究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胡榴明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加强历史建筑保护和更新 推动汉口历史风貌区焕新升级”作专题宣讲。
江岸有关街道、单位、社区以及多牛世界园区企业代表现场参加,全区党员干部群众线上收看直播宣讲,园区工作人员和游客均可扫码收看。
“汉口开埠之后,城市的建筑特征是西式建筑。第一幢建筑就是英国领事馆和领事馆官邸,三幢集居住和办公于一体的英式小楼,建成于1861年或是1862年,公馆型建筑,为大汉口现代建筑的始祖。”讲起“汉口之心”的历史,胡榴明将一座座历史建筑的故事娓娓道来。
本次活动也吸引了举办地多牛世界园区的众多企业代表,其中,武汉微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培文更是带领公司近20位员工到场学习。
“作为一家江岸本土文化公司,我们一直从武汉老建筑中追逐、发现、挖掘老武汉文化。”张培文表示自己听完报告后受益匪浅,通过胡榴明的专题报告,让他更加深入了解到了汉口的“前世今生”,以及今后更多可供创作的素材。
“小时候的记忆,如今伴随着城市更新又回来了。行走在老街巷里,不经意间就能偶遇文创团队和时尚小店。”一元街道三阳社区相关负责人喻娟说,巴公房子、二厂汽水等老江岸的回忆,已从单纯的城市记忆和历史文化遗产,上升成为江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江岸作为武汉开埠兴源之地、城市近代化的起点,汇聚了汉口百年历史文化精华,堪称一座近现代历史博物馆。区内现有不可移动文物193处,市级以上文物建筑62处、优秀历史建筑169处、特色里份62处,占据全市一半以上。
一座座楼房高大巍峨坚固得如同堡垒——花岗岩垒成的地基,麻灰色的石头墙面,希腊的方形块面房体,多立克、爱奥尼、多林斯式的立柱,拜占庭式的穹顶,巴洛克的雕刻和洛可可的花饰,还有西班牙式的铁艺栏杆,大工业时代的水泥钢铁框架加上大块面的玻璃门窗……二十世纪初,汉口的繁华与富丽从建筑群落中弥散开来,一直弥散到整座城市。
针对这些历史资源,江岸持续推进活化利用,实现老城新生。近年来,已完成51处文物的保护修缮及保护图册编制工作,“平和打包厂保护与再利用工程”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9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巴公房子保护修缮和再利用项目获得2023柏林设计奖建筑类银奖。“让老街区焕发新活力”的规划愿景正在照进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