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行走在江岸东立国际小区,层层绿荫下满是鸟语花香,宽敞的道路上,居民、车辆来往有序,一派宜人景象。
东立国际小区建成于2006年,因地理位置优越、出行便捷,常住居民有一万余人。受到配套滞后、设施破损等社区“中年老大难”问题困扰。
近年来,东立国际小区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积极推动组建红色业委会,探索小区治理“三三成事”机制,让居民走上台前唱主角,最终实现小区由“乱”到“治”的根本性改变。
“记得2020年的时候,东立国际小区原物业公司用未稀释的消毒水对电梯进行消杀,导致电梯按键失灵。这一类的大小麻烦层出不穷。”二七街道操场社区党委书记韩晶说,管理权假手于人后,居民作为小区真正的主人,却长期享受不到应有服务。“为提升治理效能,我们找到小区内的一批热心的党员志愿者,协助他们成立新一届小区业委会。”
瞄准居民们的急难愁盼,新成立的业委会快速行动起来,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持续加强居民小组、业委会和物业企业的联系,探索以“三三成事”机制,让一件件民生实事“开花结果”。
“居民有什么需求,我们就提供什么服务!”东立国际小区业委会主任李勇说,小区实行“每日一碰头”“每周一例会”“每月一听证”机制,强化需求了解、议事协商、建议落实3个阶段中,三方意见的及时沟通,确保问题处理效率。
同时,业委会通过社区积极发动各类有工程资质证书的居民,建立方案评定、施工监督、竣工验收3个“专家库”。“现在库内已有各类专家40余人,涵盖强弱电、水电、园林等项目建设、维护领域。有了他们,每个项目在建设成本、个性需求、大众口味的平衡中,都有了专业‘大脑’。”
具体落实过程中,除了专家们的专业监督,广大居民也受邀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进行实时监督,有效消除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误解和矛盾。
闻需而动,向暖而行。“三三成事”机制切实提高了小区人居环境和治理水平,也让居民对小区日常工作连连竖起大拇指。经统计,目前东立国际月均投诉量同比下降25%。
对于大多数建成较早的小区,停车是个绕不过去的难题,这个问题也曾长期悬于东立国际小区居民的头上。
“小区主路多为两股车道,一旦道路两旁停上车辆,中间仅余的一股道很难供大型车辆穿行。”业委会委员赵伟介绍,整个小区在业委会登记的停车需求有2700多辆,而停车位不过千余,居民存在诸多不便。
在有限的公共土地上,一味增加车位将进一步影响居民出行,压缩路边车位又不免触碰到本就敏感的停车问题。一进一退之间,实际上考验的是业委会的治理能力。
“我们一方面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另一方面向小区外寻求车位增量。”赵伟说,综合考虑绿化、安全等领域后,小区“专家库”的专家们“各显神通”,不断为小区居民交上车位改善的新答卷。
在保留绿地的情况下,业委会在组织小区道路翻新中重新划分车位,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横向停车,不足时竖向停车的方案,并留出足够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
“尽管改造中不可避免地减少了30多个车位,但通过与小区外围多个停车场协商,我们已增加两百多个新车位。”赵伟介绍,小区内外对居民收费标准一致,每小时2元,每天10元封顶。“目前小区5号门前区域正在改造,完成后的场地还可容纳50辆车。”
自改造陆续验收后,小区内停车变得越来越“丝滑”,这让不少曾经因晚归而找不到车位的业主们赞不绝口。“路通了,车位也有了,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家门口的点滴变化。”居民黄先生说。
“‘共同缔造’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在韩晶看来,居民是最了解身边生活的痛点在哪里,由他们自己协商出来的解决方案是最有效的。因此,社区通过引导居民、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让居民全过程地参与问题协商、规则制定以及后续管理,也是居民认可度、接受度最高的。
眼见一个个项目建成、一处处难题被解决,不少东立国际小区居民提出的意见、建议也越来越有建设性。小区索性组建了一支“大家来找茬”的共管小分队,每天在楼栋楼道、门前院后、公共空间、邻里圈群开展巡逻、巡查,让以前的“找茬者”化身为社区和业委会的“千里眼”“顺风耳”,让业委会变得“耳聪目明”。
小区6号门处原有一处垃圾房用来堆放建筑垃圾的,但由于管理不严,不时产生次生污染。热心志愿者严阿姨和肖阿姨了解到业委会为此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后,主动提出帮忙监督。有业主不按规定时间倾倒建筑垃圾,她们就会上前阻拦,并告知装修施工方“这个垃圾房存放垃圾要按规矩来,周一到周四上午8点到18点,要在保安室登记!”慢慢地,不遵守管理制度的行为没有了,垃圾房的管理由此落地。
同时,小区一楼原来一直存在“圈地”现象。在社区和业委会的号召下,小区里的老党员陈医生主动带头拆除自家门口的小护栏,并把门前打造成了一个小花园,同时也做起其他邻居的工作。在这位心中有大爱的好居民带领下,大家都渐渐打开院门,透绿同享。部分园艺爱好者更在门前种上花草,小区呈现出“一路繁花”的美好景象。
自新一届业委会成立以来,东立国际小区恢复补种绿化2000余平方米,打造10余个门前屋后共享小花园,新建、翻新电瓶车充电棚17处,新增600余个电瓶车停车位,新建楼栋垃圾存放平台48个,新增垃圾回收智能设备3台……
“大家都在贡献自己领域中的力量,这才使我们的工作更加完善。”李勇说,下一步,小区业委会将继续秉承公正、透明、负责任的原则,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带领居民群众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