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当江汉关古老的钟声准时敲响
从江汉路到三阳路
从沿江大道到中山大道
沧桑的、新锐的、洋气的、市井的
一元街道也随之醒来
可你要问一元街道是什么
遍布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
穿越世纪的金融接力
二十世纪建筑博物馆
City Walk打卡新地标
这些似乎都是一元街道
但一元街道好像又不止于此
万里长江 浩荡东流
奔入江岸的第一站就是一元街道
顺着沿江大道前行
一边是滨江绿带,一边是历史建筑群
江水和老建筑一起在岁月的长河中对望
也见证着这里的迎来送往与融合碰撞
在百年老建筑岳飞街1号
武汉市江岸区武创院“惟楚荟”
创新平台不久前刚刚揭牌
新的科技人才交流
和产业赋能平台在这里集聚
历史建筑在“科技”梦里迎来新“活”法
沿江大道143号
上世纪20年代曾是汇丰银行分行
如今,光大银行武汉分行进驻
成为亿元楼宇
光大金融租赁、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等
众多金融机构聚集
如一场穿越世纪的金融接力
走进咸安坊、平和打包厂
石库门、红墙瓦背后
是潮牌店铺、文创空间
商业与文化的边界在此融合
年轻人在这里透过打开“脑洞”的老建筑
对话过去、记录现在、链接未来
如何在历史空间里讲好活化利用故事
导入创意设计、数字经济、文化商贸等
丰富多元的新业态
通过“老房子+”模式实现产业跃迁
在一元街道的时空回廊里
一直并将继续探寻新的答案
无论哪一款City Walk路线
总会指引你来到一元街道
巴公房子等网红新地标
记录着汉口历史风貌区独特的城市肌理
很多人的“江岸印象”
甚至“武汉印象”里
也都留下了一元街道的印记
这里的博物馆是“露天”的
这里的“文物”是可以触摸的
把手放在风格各异的老建筑墙砖上
感受到的是冰冷的石砖
在绵长时光中积蓄的温度
人流如织的黎黄陂路
白天像身着旗袍
温婉恬静的女子
坐在香樟树的浓荫里
任由咖啡香与草木香交织
看阳光穿过百叶窗
洒在咯吱咯吱响的木楼梯上
华灯初上
流光从沿江大道的灯光秀四散
溢入创意市集的热闹里
珞珈山街的鸡尾酒里
这里又摇身一变,一身朋克风
带着活力俏皮
展示着Chill值拉满的赛博烟火气
有人说“武汉街头的特色过早
是码头文化的独特痕迹”
依江而居 伴水而生的一元街道
自带这份“风风火火”的烟火气
在这里,仿佛每个人都能把胃暖一暖
在身体里攒够那几分“耍辣”
随时奔向码头去乘风破浪
严格来说
兰陵路、一元路上的美食店不算“网红”
因为最初“捧红”他们的
不是“网速”而是口口相传
这里是无数“老武汉”心中的“快乐老家”
如今无数游客“按图索骥”
用“过早”的仪式感
把一碗热腾腾的生活“捧在手心”
穿过武汉三镇
只为了这一口地地道道的“虚浮”
漫步一元街道
刚放学的学生
挤在各色店铺前“加补给”
隔壁,刚浇完花的爹爹
在躺椅上随蒲扇一起摇摇晃晃
街道的毛细血管里流淌的
是老汉口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一轮又一轮青春
就这样躲在嬉笑打闹中
挥洒在一元街道的大街小巷
而旁边的老里份,像一位老人
看着新一轮年轻人的故事,笑而不语
同兴里、坤厚里、汉润里
上海邨、江汉村
都带着地道的老汉口风情和里份文化
时光拂过斑驳的砖墙
飘来刻进岁月里的藕汤香气
承载的是几代人的记忆、爱与温情
一边沉淀,一边前进
能够安逸,也能恣意
暮年的老人、飞扬的青春
总有人把生命中那些
浓墨重彩的记忆留给一元街道
住在一元街道,可以走路
去武汉天地、去江汉路、去江滩
下楼就有各式各样的网红咖啡店、小吃店
便利的生活让这里的居民身上
多了几分悠闲
又因此而生出几分
文艺与温柔、怀旧与亲切
于是整个街道愈加像一本诗歌集
让人想一读再读
人文是一元街道与生俱来的气质
市说唱团、市群艺馆
市儿童图书馆都坐落于此
转角遇到名家大咖
国家一级演员也不足为奇
文艺演出、非遗展览都是日常
各种群众文体活动也常常在辖区举办
得天独厚的资源让一元街道
在文化浸润中滋养一代代居民
市中心医院、市中医医院
不仅满足着居民的就医需求
更是让一元人从小就玩得转“健康养生局”
鄱阳街小学还把中医药特色课程
开进了校园
每个学生都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
吃过晚饭,晃过一条街
就解锁了亚洲最大的滨江公园
运动、养生
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
在黎黄陂路的青春市集上
来自红色场馆的文创产品备受追捧
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里
红色展览与红色研学活动人潮涌动
江岸,是武汉红色遗址遗迹最多的城区
一元街道,伴随着辖区
众多红色场馆里红色脉搏的跳动
更加明白我们是如何从风雨如晦中走来
又是如何以无数次勇往直前
照亮逐梦前行的道路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时至今日,许多党政机关仍择址于此
燃动着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爱国深情
续力书写着新的故事
或许我们可以回到开头
试着回答一元街道是什么
如果说历史建筑、老里份
构成了一元亮眼的身躯
那么浓浓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就是这片土地的灵魂
而根植的红色血脉、新与旧的融合碰撞
独特的生活美学
则造就了一元街道的魅力
但我们仍然很难定义一元街道
因为在武汉,“一元”不只是一个名词
也是一个形容词
当“这里还蛮一元街的”成为一句赞赏
就足以回答“一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