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时,专门指出“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的重要支撑,也是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关键环节和根本途径,延伸了更新质的生产要素的使用范围,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能级跃迁。
江岸区自觉将各项工作放在全局中谋划推进,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坚持把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产业转型“闯关”主攻方向,突出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做大做强金融保险、商贸物流、工程设计三大核心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生态环保、数字经济、科创服务业三大产业新支撑,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在武汉高质量发展中勇挑大梁、多作贡献。
“大江金岸”开设“锚定生产性服务业”专栏,引导和激发全区形成锚定目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合力。
海上风电破解抗台风等多重难关
水库大坝变形监测精确到1毫米
日前,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
从人民大会堂连连传来喜讯——
由三峡集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的“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长江设计集团空间公司与武汉大学、中铁大桥局等单位联合申报的“北斗高精度实时融合监测技术与重大工程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江岸区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依托江岸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新”提“质”、以“质”促“新”,因地制宜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引擎。
近日,“武创荟”•江岸区数字经济应用场景专场对接活动在创立方产业园顺利举行。通过此次活动,江岸区内多家优秀企业现场沟通企业技术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对接与转化。
江岸区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科技创新的相关要求,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城区资源,不断催生新的创新版图和产业格局。2024年上半年新增创新载体3万平方米,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40亿元,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439家,创新主体不断壮大。
江岸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推动更多创新项目落地江岸、开花结果。
为落实市科创局《武汉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以应用场景驱动协同创新,开展创新成果场景应用示范,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在江岸应用推广,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本次会议发布了《基于新一代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水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系统示范应用场景》《武汉文旅数字文创站示范应用场景》《江岸区数字档案馆示范应用场景》三个数字经济应用场景。
专家分享环节,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陈刚教授为大家讲解《新质生产力与未来经济新赛道》,围绕新质生产力与产业布局、三大先导产业、四大新赛道三方面对数字经济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市科创局转化中心副主任周弢进行了2024年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宣讲,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平台专项、产业创新专项、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区域科技创新与合作专项、创新生态专项六大专项。
当天,活动还推介了“武创通”科创服务平台,特邀请长江水利水电开发集团(湖北)有限公司、武汉城市仿真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航普科技有限公司、湖北金旭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先后进行5个项目路演。围绕各项目路演内容,各行业专家有针对性地逐一进行点评指导。
“江岸区将常态化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一流的科技创新环境,支持各位企业家深耕江岸、蓬勃发展。”江岸区经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是打造创新产品的体验场、试验场,江岸区将抓牢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对接,加速“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在江岸的落地实践,助力共建“汉口之心,美好江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