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热浪谢幕,江风徐来,江岸区吉庆民俗街的夜生活悄然开场。
楼下的酒吧食肆中,艺人欢快的弹唱间,穿插烤肉的焦香,充满了浪漫烟火气。楼上的武汉天乐社里,一碟干果,袅袅茶香,阵阵爽朗的笑声不时传来。
“听好了,我这上联是,热干面、糊汤面、凉面面面俱到。”“我的下联是,红苕坨、欢喜坨、肉坨坨坨两个。”“吃得还真不少!”
包袱抖落,掌声雷动,一段新编《对对子》逗得观众们笑逐颜开。舞台下,天乐社创始人徐永刚细心观察着徒弟们的表现,间或与到场的老顾客聊上两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摄
“每周表演9场,每场四五个节目,每个节目约莫20分钟。最近暑期人多时,一场能有七八十人,少时也有二三十人。”徐永刚说,作为武汉首家民营相声茶馆,天乐社创立于2007年,2021年初相声社落户吉庆街,经年为新老街坊送去欢乐。
传统曲艺的受众,多为中老年人,但在天乐社,“插科打诨”、起哄叫好的基本是“90后”“00后”。
“不管是老师傅还是年轻演员,他们对网上的时兴话题、武汉的历史典故都如数家珍,说、学、逗、唱四门功夫的扎实积累,能把一些平平无奇的笑点讲出‘花’来。”家住大智路的大三学生刘同学已是天乐社的常客,闲暇时他总爱拉上同学、朋友来听相声。“听一场不过99元,有些笑点背后的故事让人回味许久,比打游戏有意思多了。”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摄
为了留下这批年轻观众的心,这些年来,徐永刚带领徒弟们下了一番苦功夫。结合武汉都市元素,流行歌曲、都市传说,乃至魔术、Beatbox,都成为演员们汲取养分的来源,也由此诞生了《西游漫谈》《九零青年欢乐多》等上百个各具特色的相声段子,引来一众本地的忠实拥趸。
“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江岸,吉庆街夏天的竹床阵一下就‘震’住了我这个北方人,整座城市简直像一家人。”徐永刚说,如今30多年过去,他仍在努力让这朵相声之花扎根戏码头,并越开越好。“说相声,我们从不‘闹眼子’。”
炎炎夏日
江岸通过打造夜间经济多元消费场景
不断丰富“夜经济”消费业态
点燃人们出游热情
激发夏季消费新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