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专精特新”拔节生长,引领产业撷光而行。近年来,江岸区着力提高产业含绿量、含新量,培育壮大生态环保、数字经济、科创服务业三大产业新支撑,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支持各类应用场景在江岸区首发首试,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应用高地。
“大江金岸”开设“专精特新看江岸”专栏,凝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合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激发全区加快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第三期笔“绘”生态江城,看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园林院”)如何助力城市绿地景观品质的提升。
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彰显生命力的基础设施,不仅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载体。
从“见缝插绿”到公园城市和湿地花城建设,从解放公园到汉口江滩,武汉园林院打造的一批批园林作品已成为武汉的城市生态新地标。
位于江岸区黄埔科技大厦内的武汉园林院,致力于挖掘本土特色,推动“汉派园林”发展,是华中地区最早的风景园林设计甲级资质专业设计院之一,至今已走过44个年头。
自2004年起,武汉园林院先后参与九届园博会和两届世界园艺博览会中武汉园的设计,以“武汉园”为媒介,充分挖掘荆楚文化,成功地把湖北特色传播到全国各地。
从汉口江滩到东湖绿道,从解放公园、中山公园到武汉园博园、戴家湖公园......大规模的城市公园改造、绿道建设、滨水景观、道路绿化景观、地标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武汉园林院承担了大部分项目的规划设计。
截至目前
武汉园林院已完成设计作品
近3000项
遍布全国多个省市
在推进这些项目的过程中,武汉园林院研发的“垃圾填埋场生态处理及园林景观再造技术”被评为国家可大规模、全面推广的先进适用技术,已被运用于多个大型生态修复项目。
2015年开园的武汉园博园是武汉的一张靓丽名片。20世纪90年代,这里曾是一座大型生活垃圾填埋场,从垃圾场到现在的“城市绿肺”,不少见证了这巨大变化的周边居民,至今都觉得很神奇。
武汉园林院通过对垃圾场的快速无害化治理和生态重建,运用“清水型湖泊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对园区进行水体构建和治理。
这次生态修复,让武汉园博园项目获得了多个国内外大奖,并助力武汉荣获C40城市气候领袖群第三届城市奖。
从2012年起,武汉园林院先后为武汉、黄石、合肥、荆门、鄂州五座城市的园博会做出了规划设计,运用生态治理与修复技术,为全球解决类似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武汉样本”并成功打造了“园博”品牌。
作为行业技术发展的引领者,武汉园林院也成为标准制定者。
武汉园林院参与编制完成了《村镇照明规范》《动物园设计规范》《植物园设计标准》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为武汉生态建设科学性发展提供有力依据的同时,也带动整个园林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未来武汉园林院将继续完善湖北、武汉风景园林的相关标准,助力城市绿地景观品质的提升,建立绿色发展指标,打造具有汉派特色的标杆项目。
目前,武汉园林院拥有智慧环境设计研究中心、鄂西国土空间生态研究中心、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研究中心3个研发机构,持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授权知识产权50项。2023年4月,武汉园林院入选湖北省第五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生于斯,长于斯。武汉园林院将继续加大科研力度,从园林大数据管理、智慧管养、生态资源的智慧管理等方面发力,秉承“以生态为总设计师”的理念,精雕城市绿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