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良友红坊的A.D.C疗愈岛内,人们闭上双眼席地躺在模拟自然草坪的室内。
疗愈师轻轻敲击或摩擦手碟、颂钵、果实摇铃等乐器产生的声音和振动,创造出一个空灵奇幻的音乐空间。
躺在地上的人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音色独特的乐器声、窸窣的风声、鸟鸣、溪水声......在空中回荡,从而达到心灵的深层疗愈。
除了音乐疗愈,感官疗愈、旅游疗愈、艺术疗愈等各式各样的疗愈方式,正在成为江岸人为情绪“买单”新选择。
在解放公园“抱树疗法”老少咸宜。
将整个身体贴住树干,静下来感受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声,然后自由地表达内心感受。
研究表明,树木会释放一种植物素,这种化学物质可以帮助我们减轻压力。
以“抱树疗法”“公园20分钟”“户外正念”等为代表的“自然疗愈法”,通过与自然对话,能够改善情绪和获得能量。
这是一个万物皆可疗愈的时代,疗愈方式也在不断迭代。
一蓑书店举行的音乐疗愈沙龙深受青年朋友们的喜爱;铂仕汇国际广场的芳香疗愈沙龙活动,为上班族舒缓工作压力、提振身心……
“疗愈”本身不拘于任何场景,能从中获得什么样的感受、获得多少慰藉,都取决于彼时有多沉浸、投入。
认认真真地活在当下,在日常点滴中找回生活的可控感,也不失为一种性价比和“心价比”双在线的疗愈方式。
当代人对疗愈的需求逐渐增加,“解压”出新的消费活力。
“疗愈经济”指融合了传统医疗、心理健康、生活哲学与当代消费潮流,致力于提供一系列促进身心健康、调节情绪和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服务或产品。
疗愈产业的本质是提供情绪价值,教人如何在变化无常的社会里“心安”。
越来越多人开始热衷购买一份“心灵安慰剂”,“疗愈经济”恰如一把“心灵按摩梳”,直击他们内心需求的缝隙。
外在的物质需求达到一定满足,人们开始追求内在精神世界的丰盈。
从“睡个好觉”到森林“抱树”,从香薰SPA到瑜伽冥想,甚至去线下脱口秀现场即兴来段开放麦......
现代人被各种情绪裹挟,花式疗愈方式倍受追捧,这既是一场心灵疗愈的体验也是对内在表达的探索。
越来越多人的人生课题开始由“如何生存”过渡到“如何幸福地活着”。
新兴、多元的疗愈内容迅速增长,美食、运动、宠物等是常见的疗愈方式。
千瓜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社交平台小红书“疗愈”相关笔记数同比增长49%,月均互动量超1亿。
它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演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疗愈经济”的火热,卖的不止是产品和服务,更是为情绪价值买单。
从水晶手串、养生茶饮、芳疗精油等产品,到冥想、绘画、音乐、瑜伽、SPA等体验,层出不穷的“疗愈+”正成为年轻人情绪放松的出口。
位于良友红坊文化艺术社区的A.D.C疗愈岛是一个专注于组织策划艺术疗愈活动的平台。
“疗愈+艺术”是这里的特色,许多年轻人都会慕名而来寻求“心理按摩”,在音乐、舞蹈疗愈过程中,身心得以慰藉。
“花点小钱就能得到一次身心治愈,很值。”A.D.C疗愈岛常客小林每次来都会“满电”而归。
作为一门贩卖情绪的生意,“疗愈经济”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小红书上与“疗愈”相关的笔记超300万篇,全球健康研究所(GWI)的报告预测,疗愈相关的经济将以每年约10%的速度增长......
这些消费行为的背后,是人们渴望建立深度的交流互动以达到情绪的解压与释放。
高速发展的市场,迅速变化的供需关系,“小情绪”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部分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