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金岸,创新彼岸,江岸全力建设科技创新重要承载地

2025-02-19 16:04   区委宣传部 武汉宣传  

扬帆奋进、向新启航

大江金岸春来早

1月6日,在2025年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上,长江设计集团牵头的“大型高扬程升船机成套关键技术及应用”“长江流域洪水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等12项科技成果获奖。作为科学研究与实践创新的结晶,这些成果已应用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乌东德水电站等国家重大项目。

1月30日,大年初二,1000架无人机在汉口江滩的夜空中闪耀表演,令人驻足赞叹。这场视觉盛宴的“幕后英雄”,是江岸一家年轻的创新型科技公司。把握低空经济迅猛发展的契机,瞄准“空域造景”赛道,员工仅十余人的长江千机(武汉)旅科技有限公司,在2024年完成了包括首届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在内的80余场无人机表演,飞行3万多架次,营收过千万元。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活力奔涌不息,无论是高产值、高营收、高贡献的大型企业,还是高技术性、高成长性、高创新性的科技新锐企业,他们如繁星点点汇聚,照亮江岸的科创版图。

■ 江岸区“彼岸计划”发布大会

江岸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积极融入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步伐,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最好的空间、最优的服务、最实的政策留给创新创业创造,加快推动科创回归都市。

2024年,江岸区实施创新发展“彼岸计划”,出台科技创新“岸九条”,聚力打造武汉科创服务业集聚区,创新创业创造热潮涌动——18家高校及院所专家“智汇”江岸,三大创新平台落地、科创基金发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2.5%,技术合同成交额较2023年翻番,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超过50%……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力建设武汉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地,在江岸,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春潮序曲已然澎湃!

“把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一种成熟产业,要经历三个阶段。”这是英国皇家学会牛顿学者、武汉理工大学教授何大平常挂在嘴边的一段话,“首先是从‘零到一’,科研人员需要在实验室中研发一种新技术或者新产品。然后是‘一到百或者上千’,将新成果量化的阶段。最后需要长期运营与发展,形成产业,也就是‘百到万’的过程。”

1月21日,湖北省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在江岸区正式揭牌。揭牌仪式上,何大平激动地表示,“中心将搭建起集聚上下游企业的平台,汇集领域内专家学者的力量,有望实现石墨烯产业‘从一到万’的技术突破。”此刻,他的身份是武汉汉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烯科技)董事长、该创新中心首批入驻学者和企业家。

■ 湖北省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在江岸区揭牌

2019年,何大平联合多名博士、硕士选址江岸,共同创办了汉烯科技。石墨烯被业界称为本世纪最具颠覆性的新材料,集超高载流子迁移率、超高强度、超高导电性、超高导热性、超高比表面积与高透光等众多优异性于一体,在储能、传感器等诸多领域均有巨大的应用潜力。5年来,汉烯科技专注于宏观石墨烯技术领域研究与应用开发,在石墨烯膜材料的开发与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成功搭建全球首条高导电宏观石墨烯膜生产线,年产65万平方米宏观石墨烯膜。

从布局知识产权、制定生产管理标准再到对接投融资机构,在企业发展各个关键阶段,都有政府的助力。何大平的感受,也是无数江岸创新创业创造者的心声。

2024年12月,江岸区发布创新发展“彼岸计划”,通过主动“借智”“引才”,把域外丰富的高校院所科创资源“由外向内”导入江岸,链接域内丰富的政策资源、产业资源和应用场景,促进更多科技成果“来岸”转化。

■ 武汉汉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产品展示

湖北省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正是江岸区“彼岸计划”成果转化创新行动、种子企业培育行动、创新团队集聚行动等五大行动的首个落地项目,同时也是江岸区与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建的三大创新平台之一。该中心致力于建成国内领先的石墨烯研发、生产、器件设计与加工全产业链产业示范基地,打造石墨烯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加速器。

与此同时,江岸区持续推进“科创湖北”改革试点,积极对接在汉高校和科研院所,促进高校成果和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筛选一批有创新性的种子企业,助推其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引进战略科技人才,建立院士、专家创新团队“一事一议”保障体系,支持牵头组建科技创新平台,推动成果和项目转化,发挥国家级创新平台支撑作用,推动硬科技攻关。

如今,85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6家市级以上众创孵化载体在江岸集聚。江岸区还导入高校院所科创资源,联合共建3个创新平台。引进“武创院”“武创通”,新建12个科创平台,建成全省首家专利转化运用中心。引育高层次人才140余名,院士(专家)工作站总数居中心城区第一……产学研创一体聚合成链、碰撞裂变,推动江岸走上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发展快车道。

新年伊始,位于江岸区创立方产业园内的武汉宝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技电子)迎来数个好消息:公司自主研发的一项名为“基于随身WIFI的信号调整方法及系统”的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公司自主研发团队建立不到一年,已拿下数项专利。公司最新的移动端应用及随身WiFi设备2024年出货量超过百万台,成为天猫销量冠军,这也助力公司2024年营收突破亿元。

“随着全球对高速移动网络需求的日益增长,随身WiFi市场的规模已超过300亿元,并以每年约20%的速度持续攀升。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近两年来宝技电子的快速成长,离不开江岸区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宝技电子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江岸区新近推出的“彼岸计划”及科技创新政策,大力支持仍在发展中的本土企业,推动了以宝技电子为代表的公司在AI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

■ 武汉宝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江岸创新环境自由、创新生态完备,吸引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尤其是来自北上广的AI研发工程师和商务渠道负责人。在我们的春季招聘计划发布后,已经收到十余个来自北上广深的求职意向。”宝技电子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正借助江岸区武创院“惟楚荟”创新平台,深入研发AI智能客服和定制化解决方案,期望通过技术创新开辟新的增长点,并将在2025年进军日本和巴西等海外市场,展现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上的自信与实力。

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在江岸有着众多和宝技电子一样的企业,创新创业创造氛围浓郁,而这正源于江岸区加强科创主体梯队培育、助力企业释放创新动能的不懈努力。

■ 江岸区联合“武创荟”开展数字经济应用场景专场对接活动

为进一步支撑“彼岸计划”落地,江岸区出台科技创新“岸九条”政策,实施“种子企业育苗工程”“瞪羚企业培育工程”“中小企业集聚工程”“科创企业陪伴工程”,支持组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科创平台,引育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和孵化加速平台,实施“科创人才引育工程”“应用场景示范工程”等,根据不同项目给予20万至1000万元不等的资金支持。

强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构建梯次培育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促进科技型企业向“高”攀升、向“新”突破。目前,江岸区已实现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此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00家,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数量达58家,全区已集聚数字经济企业601家……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科技成色足的高新技术企业乘势而起、聚势而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科技+艺术+年味”创新融合,打造出一系列新场景、新演艺、新玩法,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在江岸区过节的游客和市民感受了一把“赛博新年”的趣味与魅力。武汉腾娱一码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娱一码通)联合金运激光推出的武汉数字文创巴士,在巴公房子、知音号等热门打卡地,解锁了五大应用场景并结合AR文创、数字剧游、线上打卡等多种有趣玩法,吸引了超过20万余人次游客参与。

■ 春节期间,市民和游客使用“武汉文旅码”平台享受个性化旅游服务

作为武汉文旅集团旗下的国有企业,腾娱一码通是一家专注于文旅与产业数字智慧化融合的综合服务商。2024年12月,在江岸区“彼岸计划”发布大会上,50个科技创新应用场景正式亮相,面向企业和社会各界开放意向对接。腾娱一码通凭借其文旅出游数据集 应用场景“武汉文旅码”成功入选,成为“揭榜”企业之一。

“开放的应用场景资源,让创新元素碰撞激荡、集成融合,形成源源不断的创新活水,助力企业实现持续稳健发展。”腾娱一码通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自主研发运营的“武汉文旅码”平台,依托大数据的精准赋能,为游客提供了个性化、定制化的旅游服务体验,同时助力景区实现了智慧化管理与运营效率的显著提升,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今年春节前,公司与武汉美术馆就‘2024武汉双年展’开展合作,进行直播宣传活动和达人推广,曝光量超过51万人次,春节期间,美术馆吸引5000余名观众到馆参观,同时通过票务系统等智慧化手段,实现了高效的智慧化管理及运营。”

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提供更多示范应用空间,用“应用场景”打开更多“科创风景”。在江岸区发布的50个科技创新应用场景中,智慧城市场景需求占16个,主要集中在医疗、政务服务、文旅等民生领域开放场景。在汉央企信息化场景需求占15个,涉及长江大保护、智慧航道、数字新基金等领域。重点国企、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场景需求占19个,包括武创通科创服务平台、元宇宙沉浸式体验平台等。

创新需要提供“场景机会”,更离不开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武汉米玩部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从事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为主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公司成立仅一年,自主研发的海外游戏应用APP项目已经上架谷歌苹果应用市场,进入规模测试阶段,物联网游戏实体机出口也已经在测试渠道。“公司成立后先后人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让我们的创新研发更有底气。”公司负责人动情地表示,“江岸区还为我们公司牵线搭桥介绍了低成本的孵化载体——武汉岱家山科创城。2025年,我们将会把公司总部及核心部门迁回武汉,借助人工智能跟武汉的人才地理优势,降本增效,冲击垂直业内第一。”

不断筑牢科创底座,为科创企业成长注入“源头活水”。江岸区将每年安排2亿元科技创新资金,围绕涉江治水、绿色环保、人工智能、新材料、医工交叉等重点产业赛道,大力发展科创经济和数字经济。并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科创产业基金,为创新企业提供“真金白银”的强有力支持……一系列硬核举措让江岸创新企业活力迸发,创新要素高效流动,创新动能更加澎湃。

大江金岸,创新彼岸。向“新”而行的江岸区将推动全部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持续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争先善为,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把江岸建设成为武汉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地,为武汉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贡献江岸力量。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