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以来,江岸区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不动产登记窗口始终以深化改革为引擎,以数字赋能为抓手,持续优化不动产登记服务体系。
十载耕耘,窗口实现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的跨越式转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理念。
2024年9月30日,江岸区不动产正式启用“汉乐登”一体化自助办理终端,标志着服务模式迈入“24小时不打烊”时代。该设备集成“智能申请、即时查询、自助打证”3大功能,覆盖新房办证、夫妻加名、抵押登记等6项高频业务。市民殷先生现场体验后表示:“3分钟完成房产证加名,比传统流程节省数小时。”
十年来,江岸区通过五次办理时限提速,将一般事项办理时间从30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近年来,窗口不仅借助“鄂汇办”APP、“武汉不动产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等线上渠道,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全覆盖,还通过数字赋能,以“视频核验”模式,创新推出不动产登记“面对面”云端服务大厅,将线下受理人员转换为“云座席”,解决异地办理不动产登记“多地跑”“折返跑”等痛点难点问题,为广大企业、群众提供智能导办服务及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实现线上“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心连心服务”。
窗口以不动产登记为纽带,推动多部门协同创新。2018年,联合税务、房管部门打造“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模式,实现交易、纳税、登记“一套材料、一次提交”。针对企业需求,推出“企业专窗”“容缺受理”等特色服务,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近年来,窗口更是根据企业群众所需,不断推出“不动产登记+水电气”“不动产登记+公证”“不动产登记+民政”等一系列与民生紧密相连的举措。主动与金融机构对接,全面推广应用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金融银行通过不动产登记专线、系统直连、网上办等途径办理业务占比50%以上,将抵押登记服务延伸至金融机构,构建“政银合作”新生态。
早期的不动产登记受限于属地管理原则,群众异地办证需往返多地。自2022年8月以来,武汉市稳步推进武汉都市圈不动产登记一体化协同办理事宜。江岸区率先实现跨市业务“线上申请、属地审核、电子证照”的全流程闭环。如神农架林区的王婆婆通过该平台,1小时内便完成位于江岸区的房产登记,彻底告别“多地跑、反复跑”的历史。武汉市的施女士通过窗口工作人员的指引,仅简单几步操作便完成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的房产登记,有效实现线上“不见面”的服务宗旨。
这一突破是江岸区不动产登记改革的缩影之一。2024年9月,武汉市在全省17个城市不动产登记高频事项“一圈通办”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朋友圈”,已与广州市、长沙市等6座城市实现“跨城通办”。窗口积极响应、主动宣传,通过“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模式,在全市率先推动办事群众跨域申请、异地办理相关业务,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十年间,江岸区不动产登记累计颁发《不动产权证书》超百万本,建立起覆盖全区的不动产登记数据库。通过完善异议登记、居住权登记、预告登记等制度,有效防范产权纠纷,保障交易安全。通过开展“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有事您找我”导办等举措,有效化解企业群众在产权登记中遇到的难题。通过落实绿色通道、“三进”上门(即进社区、进企业、进个人)、延时服务等便民工作,持续推动不动产登记服务提质增效,不断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下一步,窗口将继续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拓展电子证照应用场景,推动跨区域数据共享,为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 的不动产登记服务标杆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