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新春第一会”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的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全面系统部署支点建设路线图、任务书,市委提出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思考在支点建设中“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对标落实“实施‘七大战略’、提升‘七个能力’”,江岸区如何真干、实干、干好?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江岸区委书记姚彬。
问
贯彻落实省委建成支点的战略部署,武汉将努力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江岸作为武汉的“首善之区”,将如何在支点建设中作出应有贡献?
江岸区将知重而担、知责而行,发挥区位优越、产业集聚、服务优质、要素汇聚等优势,推动全部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发力,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聚力打造“汉口之心、美好江岸”,力争今年GDP突破1800亿元,到2030年GDP突破2500亿元,努力为省市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2025年,我们将重点抓好四项任务:
一是狠抓投资扩量提质。坚持“项目为王、投资为要”,力争重大项目库总规模不少于8000亿元。加快推进三峡集团总部基地、周大福金融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
二是狠抓消费扩容提能。聚焦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举办促消费活动100场以上,力争新能源汽车销售额突破100亿元。依托咸安坊、保元里等发展新零售、新消费,培育夜游经济,加快武汉天地、武汉万象城等商圈提档升级,推动山姆会员店等项目开业引流,力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
三是狠抓营商环境提升。在降本增效上加码加力、在惠企政策上精准精细、在政务服务上用心用情,力争全年新增市场主体4.1万户、总量达到20.4万户,新增“四上”企业220家、总量达到1700家。
四是狠抓招商引资提效。完善“1+3+N”驻点招商机制,深化市场化专业化精准招商,拓展链式招商、校友招商,力争全年产业项目到资365亿元。
问
近年来,江岸区锚定现代服务业主攻方向,加快转型升级,服务业贡献了全区超八成的GDP、超九成的税收。建功支点建设,江岸区如何发挥优势,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夯实高质量发展底盘?
我们将紧紧围绕全省“51020”、全市“965”现代产业集群,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三线并进”,推动“链长+链主+链创”三链融合,着力打造高端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一是打造科技创新“强磁场”。深入实施创新发展“彼岸计划”,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种子企业培育、创新团队集聚、创新平台提质、未来产业布局“五大行动”,更好服务和融入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以“精准滴灌”壮主体,每年遴选200家种子企业跟踪培育,力争今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50家、“专精特新”企业突破90家。以“腾笼换鸟”拓空间,坚持把最好的空间留给科技创新,力争今年新增科创街区(楼宇、园区)5.5万平方米。以“平台赋能”促转化,深化与武创院、武创通等平台合作,发挥“惟楚荟”、湖北省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作用,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转化体系,力争今年技术合同成交额不少于235亿元。
二是打造生态产业“新引擎”。全力服务保障三峡集团、长江设计集团、中信环境等龙头企业,聚焦生态服务、智慧水工、绿色航运、环保材料等细分领域,壮大涉江治水产业,力争今年产业集群营收规模超过500亿元。
三是打造商务服务“主支撑”。“五经普”核定江岸社零额规模826.7亿元,相较年度快报规模净增188亿元,规模从全市第5位上升到第2位。深入实施招商引贸、商圈提升、消费促进“三大工程”,支持龙头企业打造供应链平台,做强大宗商品贸易,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先行区。
四是打造历史文化“会客厅”。我们将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留改拆建控”并举,保持“里、巷、弄、堂”各自特色,抓好大智门火车站等保护修缮,推进“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切实把历史文化遗产真实、完整地保护好。坚持守正创新、活化利用,用好老房子这一“稀缺资源”,招引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企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江汉路、黎黄陂路、吉庆街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管理运营水平,打造更多文化IP和精品旅游线路,助力湖北、武汉加快建设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问
在全力推进支点建设的实践中,江岸区如何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来确保目标实现?
我们将深入落实省委提出的“干部素质提升年”部署要求,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激昂“位居第一不止步、不居第一不罢休”的志气。
一是坚持首善标准,激扬争先创优的志气。坚持“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一流”“重点工作争先创优、底线工作严防死守”,敢与好的比、敢与快的赛、敢与强的竞高低,着力建设“响当当”的领导班子,带出“硬邦邦”的干部队伍,营造“嗷嗷叫”的干事氛围,锻造“头拱地”的工作作风。
二是坚持实战淬炼,增强攻坚克难的硬气。选派干部到发展一线和急难险重岗位锻炼,加强年轻干部的使用,培养储备一批年轻化、专业化、懂经济的人才。
三是坚持闭环落实,提振干事创业的士气。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常态化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健全“目标、举措、责任、督查”闭环机制,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不折不扣在江岸落地见效,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