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先锋队: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血脉中流淌

2025-07-02 10:39   区委宣传部 楚才竞赛委员会办公室  

每一块青砖都刻着英雄的名字,每一条街巷都藏着胜利的密码。

今天

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

一场别开生面的青少年思政实践活动

在江岸区上演

张自忠路、郝梦龄路

陈怀民路、胜利街

……

这些镌刻着英雄名字

书写着胜利历史的街道

成为中小学生的沉浸式课堂

这场“行走的课堂”

通过沉浸式剧游、AI解密

跨时空对话等创新形式

启蒙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情感

让百年红色历史从课本“活”进现实

为新时代青少年铸就了一堂

“知信行合一”的生动思政课

江岸区胜利街及其附近的几条街巷,恰是蛇年春晚的经典跑线所在地,也是本次青少年思政实践活动的户外活动路线 。英雄的故事就是最鲜活的教材,今天这场活动以城市为课堂,把街巷当课本,将思政教育融入城市肌理。同学们在《烽火少年行——1938武汉记忆》剧游中化身抗战少年,通过破译战略密码、完成情景任务等形式,完成从历史旁观者到时代思考者的转变,深刻体悟“个人与国家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内核。

“当我站在陈怀民路上破解密码时,突然懂了什么是课本上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沈阳路小学三年级学生刘博延的感悟,正是思政教育从“入耳”到“入心”的生动写照。

“泛黄的家书会风化,但精神的火种永远明亮。”资深媒体人余坦坦向大家展示了姨父李玉治十五六岁灰头土脸投入抗战、三十多岁威风凛凛接受功勋的两张黑白照片,慨叹老一辈抵抗外侵的艰辛不易和顽强韧性,呼吁同学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现场同学们化身小记者,用耳倾听,用心体悟,用脑思考。以真诚的提问,对英雄们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作了深入探寻。“是什么让那些英雄们在风云激荡的年代,能够抛头颅、洒热血,坚定地为祖国献身的?” 育才怡康小学五年级学生张绎辰举起手对话余坦坦。余坦坦从彼时强弱分明的国力差距、实力悬殊的单兵配置、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时代背景等多个角度,引导同学们自行分析、思索出了答案。他还展示了李玉治在战地写的家书说:“‘若有战,召必回’,英雄不是天生无畏,而是心中装着比生死更重要的信念。”  

市青少儿剪纸学会副会长林君带来非遗互动,展示了以抗战英雄陈怀民的战斗故事为创作题材的剪纸:其名写于蓝天,云彩飘于天空,双鸽云中飞翔,英雄驾驶战机微笑凝望。这些作品既致敬英雄精神,也让剪纸这项非遗技艺在少年手中得到传承,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活动中,AI技术成为思政教育的“马良神笔”,同学们根据历史资料中的时间、地点等线索,破解虚拟“战略密码”,解锁武汉保卫战珍贵档案,深入了解历史细节。通过AI复原历史影像、重现战地场景,同学们与抗战英雄展开“面对面”的对话。“原来科技不仅能创造未来,还能带我们回到过去。”武汉小学四年级学生王熊沐鋆感叹道。作为一名武汉历史爱好者,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虚拟与现实的交织中,同学们用手机扫描街景解锁隐藏的历史故事,在AR(增强现实)里见证武汉的烽火岁月。这种“科技+思政+行走”的创新模式,不仅打破了教育的时空边界,更为学生构建起多维立体的精神成长空间。

来自一元路小学的思政教师柳靓葳分享说:这场研学活动,是深化思政育人的重要实践。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赓续红色血脉,更需要培育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当学生在AI技术创设的情境中感受到身处英雄城市必须担当的使命,并产生了强烈的行动力的时候,这就意味着,青少年思政实践活动这一沉浸式教育方式真正深度唤醒了思政课的生命力。这能让更多人看到,崇高信仰可感可触、可践可行。

从沉浸体验到多维交互,从具身认知到情感共鸣,“江岸之光・行走课堂”青少年思政实践活动以思政为魂、创新为翼,将思政教育从传统的小课堂延伸到社会大课堂,打造出“生活中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堂”,实现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了一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而行的创新路径。

正如沈阳路小学思政教师周宇静所言:江岸区的这片土地,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我们学习的“活教材”!我会带领学生们“追星”这些爱党爱国的英雄,争做有理想、有担当的江岸少年!

未来,江岸区将持续深化“科技+思政+行走”模式,进一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之中,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血脉中代代相传,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点燃永不熄灭的“江岸之光”。

关注“大江金岸”官方微信公众号

获取最新活动资讯

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

想要体验AI实景剧游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