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岸区举办科技金融“白名单”发布会暨集中授信签约仪式,创新推出科创企业“白名单”服务模式。活动现场为700余家科技企业授信70余亿元,其中优质企业可享受最高50个基点的利率优惠,最高授信额度可达5000万元。
作为武汉金融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区之一,江岸区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和产融协同等方向,正推动金融产业从传统服务向赋能新质生产力跃升,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为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江岸区构建金融服务链条,着力以金融转型推动产业升级。光大银行武汉分行设立科创金融中心,配置专属审批权限,通过“科技赋能+生态协同”双轮驱动,为科技企业提供“股、债、贷、保”一体化金融服务。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则开展“共赢计划”合约,采取“先低后高”、“基础利率+共赢利率”的可变利率定价合作。
科技保险为企业创新保驾护航,泰康在线等保险机构研发推广科技保险产品,有效分散了网络安全、数据泄露等发展中出现的新风险。资本市场也为企业发展赋能。中交二航局发行3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专项支持智能建造技术研发,中诚信征信则构建“科技企业成长力评价体系”,截至目前,中诚信征信已服务企业客户数量已超3000家。
依托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战略,江岸区聚焦涉江治水产业,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以助力生态经济,着力打造绿色金融创新示范区。民生银行武汉分行主导开发了“武碳江湖”碳普惠平台,市民积攒的碳减排量可兑换利息红包,用于抵扣贷款利息,7月初已有39位武汉市民享受到“碳抵贷”福利。
绿色项目融资持续拓宽,光大金融租赁公司成功发行30亿元绿色债券并在卢森堡证券交易所挂牌,三峡集团也已连续9年开展绿色债券融资,总规模超1900亿元,有力支持了国内外清洁能源项目。保险业也积极协同,太平洋产险创新推出“湿地生态修复险”,人保财险与武汉环投集团签订环境污染责任险协议,为沿江生态与相关产业筑起了风险屏障。
面对社会老龄化趋势,江岸区积极通过金融创新回应民生关切,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构建“医养康护”一体化服务体系。平安人寿拟投资14亿元打造“保险+高端康养”臻颐年项目,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与社区养老驿站,提供“保险+医疗+康复”的一站式服务。辖区内的武汉农商行、民生银行等网点也完成了适老化无障碍改造,泰康在线则推出“老年防诈险”。近期举办的养老金融专场活动,汇聚了12家金融机构、25家养老服务供应链企业,就保险权益陪诊、养老项目信贷等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金融创新的多点开花,得益于江岸区不断深化“政府搭台、金融赋能、产业提质”的政金企互动协同机制,构建良性的金融生态。通过建立“部门-街道-金融机构-市场主体”四方协同网络,江岸区精准对接政策与企业需求:在4月的科技金融专场,现场对接促成10余家科技企业融资超6000万元。在6月的绿色船舶融资专场,20余家船舶企业发布了超亿元融资需求,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在4月的“享住江岸·焕新生活”住房消费季活动中,中信银行、光大银行与圣都家装等5家企业就达成了资金监管合作,有力保障消费者权益。在供应链金融方面,民生银行依托“民生e链”服务湖北商贸物流集团等链主企业。武汉农商行则为湖北九州医药供应链和湖北农业数贸公司等提供服务,前者国内信用证落地,后者授信1000万元。江岸区还组织专业金融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融资+融智”的定制化综合解决方案。
今年以来,江岸区已开展“长江金岸融商会”政金企对接活动100余场,收集企业融资需求超100亿元,促成融资授信意向超30亿元。全区的产融生态持续优化,已集聚超430家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业总部机构突破110家,形成了显著的产业集群效应。
从科技创新的“硬支撑”到绿色发展的“新赛道”,从银发经济的“暖心服务”到产融协同的“生态闭环”,江岸区正以金融创新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下一步,江岸区将继续推动金融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武汉加快打造“五个中心”贡献“金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