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沸腾在鄱阳,火花飞迸在长江……”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内,一台留声机在展厅拐角处缓缓转动,播放着《保卫大武汉》等抗战歌曲,将游客的思绪带回1938年的武汉。
该馆《英雄城市 抗战烽火——武汉抗战历史特展》正式对公众开放。此次展览是纪念馆近10年来首次陈改升级,更是献礼抗战胜利80周年的重磅之作,目前已成功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推介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名单。
展览共展出图片246张、实物171件,复原场景8个。分为“共赴国难”“中流砥柱”“大江洪波”“敌后抗战”四个部分。
多件珍贵文物将首次亮相:包括1938年钱远镜抄录的董必武介绍其赴抗大学习的便条,抗战时期孩子剧团的通讯、演出入场券、歌单和纪念章,冼星海在武汉创作的《战时催眠曲》手稿原件,1940年《黄河大合唱》油印本歌单,陈怀民在笕桥航校使用过的皮箱、游击训练班学员刘彦夫的学习笔记等。
抗日英烈陈怀民的侄子陈德在展厅见到叔父在笕桥航校使用过的皮箱时,颇为欣慰。这件见证陈怀民壮烈青春的遗物,系陈德捐赠入馆后首次展出。
湖北省党史专家宋健看展后表示,1938年的武汉是事实上的战时首都、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中国共产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城市之一和世界瞩目的焦点。展览凸显地域特色,以物证史,着力展现了中共中央长江局和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在武汉所做的工作。
展览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武汉献金运动”“抗战扩大宣传周”“生活书店”“侏儒山战役”等场景,“展中展”、逐笔书法、抽拉装置、互动打卡等,让观众增强沉浸式体验。
“看到冼星海的手稿时特别震撼。”家住汉阳的王女士通过微信公众号了解到展览开幕信息,一大早带着孩子前来参观。她表示,“穿越1938——武汉献金运动”的互动环节设计得很有意义,孩子一边体验一边询问她那段抗战历史,十分专注,“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比书本更生动。”
“本次展览正是为了以史为鉴,照亮前路。”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馆长周静表示,《英雄城市 抗战烽火——武汉抗战历史特展》生动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作为民族复兴中流砥柱的历史担当,也彰显出武汉这座始终流淌英雄血液、勇担时代使命的城市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