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校园变身“开心市集嘉年华”,拳击沙袋与情绪涂鸦墙成为释放压力的新出口。当语数英化身“下一位选手”,在说唱旋律中跃出数学公式、唱响诗词歌赋。当青春的烦恼站上脱口秀舞台,于笑声中消解成长的迷茫——江岸区的校园里,一片片光正在被悄然点亮。它们不张扬,却足够温暖。不喧哗,却自有力量。
今年以来,江岸区持续培育打造“江岸之光”思政工作品牌,践行“美好教育”理念,坚持“健康第一,快乐成长”,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在贯穿全年的“江岸之光·开心有‘你’进校园”教育实践中,江岸区充分链接社会资源,将学校、家庭、社区、医院、高校、企业等社会各界力量,均化作青少年成长路上温暖的“你”,构建起多维参与、情感相连的成长共同体,共同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撑起一片“晴空”。
■ 武汉市七一华源中学学生们在大课间进行体育运动
春日江岸,微风轻拂校园。在武汉市汉铁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汉铁初中”)的操场上,八年级学生与家长们在舒缓音乐中同练“趣味八段锦”。起势、托天、按地——亲子心灵同频共振,传统养生功法与青春朝气完美交融,由此拉开了“江岸之光·开心有‘你’进校园”嘉年华活动的序幕。
■ 武汉市汉铁初级中学“江岸之光·开心有‘你’进校园”小铁嘉年华
这不仅仅是一场丰富的校园活动,更是江岸区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精心构筑的“成长堡垒”。在汉铁初中,“开心市集嘉年华”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心灵游乐场”:蒙眼游戏“天黑别怕”中建立信任,“同舟共济”里体验协作,“无敌风火轮”中凝聚勇气。八年级学生尹子菡在游戏中感悟到:“要时刻关注队友的节奏,这种默契太棒了!”这些趣味游戏让“同伴支持”“团队归属感”等心理品质在欢声笑语中悄然生根。
武汉市第六中学(以下简称“武汉六中”)的嘉年华同样精彩纷呈。“快乐能量制造厂”的师生笑脸墙引导学生自我接纳与正向激励。“心灵科普站”通过趣味漫画和互动问答,破除心理认知误区。一名高一女生在信封上绘出太阳花,寄语未来:“希望三年后的自己依然勇敢发光。”
■ 武汉市第六中学“江岸之光·开心有‘你’进校园”开心市集嘉年华
两场嘉年华都设立了特色能量站:汉铁初中邀请全国道德模范王争艳等榜样人物励志演讲。武汉六中则安排“学长能量站”,让华中科技大学的学长学姐回校分享成长经验,为学子搭建梦想桥梁。
“社会各界的参与,将关心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责任落到实处。”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教授刘长海认为,江岸区着力深化协同育人路径,通过系列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通道,让社会各界以各种形式展示对青少年的关心支持。
如何让心理教育真正走进青少年的世界,既生动又亲切?江岸区的答案是:把道理藏进故事,把知识融入行动,把关怀化入体验。
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成长的1001个心情》系列短剧应运而生。其中,《有请下一位选手:语、数、英》正是一个亮眼的实践——它让数学公式跃入男团舞的节奏,把英语唱进Rap的旋律,将学科知识与潮流元素巧妙相融,让学习过程充满趣味与活力。
■ 《有请下一位选手:语、数、英》在武汉市七一中学拍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武汉市七一中学,这样的创新已融入日常。吟诵与舞蹈相融,千年《诗经》在青春演绎中苏醒。热门旋律变身英语战歌,语法藏进曲谱。函数随音乐“起舞”,数学公式在动态坐标系中“绽放”。孩子们在律动中理解知识,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探索的乐趣。
■ “青春有梗 ‘言’值担当”脱口秀在开饭喜剧剧场排练
不止于学业,系列视频的视角也延伸至家校生活的各方面。《爱的表达永远不嫌多》生动诠释亲子关系中爱的力量。《不敢和同学说话?别怕,我教你成为社交小达人!》则介绍社交恐惧的表现和应对技巧……这些短视频轻叩青少年的心门,告诉他们:“你的情绪被我听见,你的困惑有我回应。”
而正在开展的“青春有梗 ‘言’值担当”脱口秀,更是让青少年自己成为话语的主体——围绕家庭教育、校园生活、社会热点、传统文化等主题,让中小学生以幽默的方式讲述烦恼、表达观察、传递思考,在笑声中寻找共鸣与解答。
在江岸区的教育图谱中,心理健康从未被孤立看待。它自然地融入德智体美劳五育全局,于学科协同中滋养着青少年的精神内核。
在江岸区博雅小学,楚剧《劝学》的唱腔中,孩子们“在一板一眼中磨炼意志,在抑扬顿挫里学会坚持”。在武汉市京汉学校,点彩贴画让曾庆婧从“坐不住”到能独立完成人物肖像,“连妈妈都说我做事更有毅力了”。在江岸区长春街小学,京剧脸谱不仅是色彩与图案,更是历史与人格的象征——黑色代表刚正,红色象征忠勇……这些课堂并未直接讲授心理知识,却在潜移默化中筑牢学生心理韧性的根基:意志力、自信心、审美能力与文化认同。
■ 戏曲进校园活动走进江岸区长春街小学
而江岸区推出的“大课间十大运动套餐”则从身体出发,指向心灵。“绳”彩飞扬(跳绳)、遇“毽”快乐(踢毽)、“篮”爆全场(篮球)、“足”梦未来(足球)等活动不仅保证江岸区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更帮助他们在运动中释放压力、在协作中建立归属感。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悉心引导。”江岸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将聚焦“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育固本、美育浸润、劳育强基”五大维度,推动“江岸之光·五育润心”校园文化品牌培育工作,通过开展国防教育思政课、科创活动、校园体育冠军嘉年华、田间实践日等,逐步形成“一校一品”,推动构建校园文化体系。
■ “江岸之光·行走课堂”青少年主题思政实践活动
与此同时,江岸区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空间阵地。去年以来,江岸区创新开展“江岸之光·行走课堂”青少年思政实践活动,应用数字化新手段,让学生通过AR剧游“解锁”历史、用AI“复原”影像,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等场所实境学习,系列活动线上观看达9万人次,阅读量超3000万,实现思政教育从“书本”到“实践”“线下”到“云端”的跨越,为“五育润心”注入了更深沉的精神内核。
潮涌江岸,花开满园。这片临江的土地上,教育的活水正潺潺流动,荡起一圈圈涟漪——没有轰轰烈烈的形式,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不求立竿见影的回报,深信潜移默化的力量。在江岸,教育回归了它的本真:不是灌输,而是启发。不是塑造,而是滋养。不是急于求成,而是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