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江岸区经济运行呈现全面恢复、快速增长、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在“开局漂亮”基础上较好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期中答卷: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04.4亿元,位居中心城区第2;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总额436.3亿元,位居中心城区首位;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3个,新开工项目总投资达532.7亿元。各项事业高水平推进,为“全年精彩”打下良好基础。
当前,全市正在着力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江岸区勇立潮头,构筑产业发展“531”体系,优化“四区一带”空间布局,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用绣花功夫完善精细化管理锻造高颜值城区,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打造高品质生活,党建引领激活基层“细胞”推动高效能治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核心区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站在建党百年新起点,江岸区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抢抓机遇、鼓足干劲、乘势而上,锚定“汉口之心、美好江岸”的总体目标,加快打造“三中心一基地”、建设现代化强区,为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贡献更大力量。
构建高端高新现代产业体系
助高质量发展
走进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市级重大项目华润二七南片建设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从土地摘牌到开工,用时不到4个月,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中诚信征信总部同样进展迅速,如今项目主体结构已建到地上第4层,商业裙楼接近封顶。截至当前,江岸区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3个,总投资532.7亿元,均已超过全年目标任务。招商引资同样保持领先优势。据统计,江岸区上半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总额较2019年同期增长5.2%,总额和时序进度排名均居中心城区第一位。其中,产业招商态势良好,新签约华润万象天地等12个产业项目,新引进2个30亿元现代服务业项目。部门联动招商机制有效运转,行业内头部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纷纷注册落户。今年成功引进3家金融服务业区域总部机构,辖区金融服务业法人及区域总部机构达95家。
新旧动能转换持续加快。江岸区正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示范力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今年全区新增3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2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无人船研制与产业化”院士引领项目顺利签约,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成功揭牌,岱家山科创城成为武汉市首批科技金融服务工作站。
亮眼成绩背后,与辖区优良的营商环境息息相关。今年来,江岸区不断强化项目包保机制,区领导牵头包保服务20个已供地未开工项目建设,各责任单位主动跟踪服务,区直部门每月定期召开重大项目联席会议,抓牢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招商引资落地。连续两年,江岸区营商环境考评居全市第一。夯实在手项目,更要谋划长远。“十四五”期间,江岸区将依托“四区一带”战略空间布局,着力构建高端高新、集群集聚的“531”现代产业体系。“5”,即着力巩固壮大金融保险、创意设计、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生态环保五大主导产业。“3”,即着力发展生命健康、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1”,即着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江岸区将聚焦“531”产业体系,按照主导产业“一谱一策三清单”,即产业发展图谱,产业发展政策,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3张清单,着力抓项目壮产业,抓招商扩投资,抓市场添活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从“谋篇布局”转到“全面推进”,为加快打造“三中心一基地”营造最优环境。
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塑高品质生活
红色的人行步道绕着亭院向两边延展,路边的树木郁郁葱葱、参差错落,走进后湖街道东方明珠小区,原有步道、广场内的瓷砖已被红色透水砖取代,道路两旁还种植耐水湿植物,居民不再担心雨后鞋被打湿,小区景观也大为提升。今年,江岸区共有41个小区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环境越来越好了,我们也越来越爱惜自己的家园。”看着家门前的道路焕然一新,东方明珠小区居民夏女士十分开心。超大城市治理,要让人民分享发展红利,安居乐业过好生活。今年上半年,江岸区全力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各项民生建设,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再上新台阶。江岸,中部教育现代化实验区,目前已形成“育才系”“实验系”“博雅系”等优质教育链,武汉二中、六中、七一、育才等省市示范学校成为省市基础教育品牌。今年,江岸区持续加快优质教育资源供给,3所公益性普惠幼儿园已装修完工,6所正进行装修施工,全部完工后可新增72个班,新增公办园位2160个。银泰御华园规划小学新建工程、育才行知小学扩建项目配套设施接近完工,汉铁高中二期综合楼、幸福村规划小学、堤角小学综合楼改扩建工程加快建设,越来越多的居民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不断提升。武汉市第八医院新院即将竣工,投用后将成为全区建立分层、分流、分级救治体系的重要一环。区疾控中心配套建设6个普通P2实验室和1个P2+实验室,国标A、B类实验室仪器已整体入驻江岸区新公共卫生大楼。
养老、托幼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区级养老中心已完成选址。通过第三方机构,今年对符合享受特殊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的老人提供“三助一护”服务。着力打造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现有婴幼儿托位已超一千余个。据了解,上半年全区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1950户,建成充电桩1630个,均超年度目标。新增就业人数15510,排名中心城区第2。筹集租赁住房近4600套,排名中心城区第一。
推进精细化管理
“绣”高颜值城区
“自从口袋公园建好以后,这里每天早晚客流不断,大家打球、跳舞、下棋、看书,生活丰富多彩。”在文卉苑口袋公园,正在凉亭内看书的阎爹爹说道。后湖大道百步亭段的安居路口南北两侧,改建一新的文卉苑、世博园两座口袋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乐园。
去年起,江岸区启动后湖大道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如今,“换妆”后的后湖大道,绿化带和街旁绿地大变脸,沿线串起5座口袋公园,让周边居民感受到满满的幸福。
通过景观优化和见缝插绿,江岸区也给武汉北大门新添了两处美景。市民之家北门附近,在兆瑞大道与三环线之间,新建了一片面积3000平方米的大型花境景观,数十种植物模拟自然景观造景,和谐共生,宛如天成。
眼下,江岸区正下足“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精致环卫”提升,开展车容车貌整治,创建市容环境示范片区,让辖区颜值更为靓丽。
多年来,江岸区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如今以低耗能、无污染为特点的创意设计产业,以及生态环保产业,正成为江岸区“531”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精致街区的建设让城市品质魅力更加彰显。位于汉口历史风貌区核心地带的三阳设计之都,已完成实施性规划编制,这里将打造为创意设计产业集群和精品文化时尚消费街区。
百年老建筑巴公房子修缮工程稳步推进,中共中央长江局旧址等9处历史建筑修缮改造均已完工。吴家花园、咸安坊、胜利仓库等历史建筑修缮改造也正在抓紧实施。潮人聚集的黎黄陂路—珞珈山街—兰陵路这一“工”字形街区,有望成为“啡尝时尚街区”。
党建引领激活基层“细胞”
促高效能治理
在球场街道同庆阁社区馨悦国际小区,经常可以看到小区楼栋长、党员中心户、下沉党员的身影。在新成立的小区党群服务驿站,他们自发建立起“小区邻里会客厅”。听民声、集民意、解民忧作为主打产品,将党员服务延伸到小区楼栋。目前,全区已建起451个“家门口”的驿站,在这里,党员服务延伸到小区楼栋,党员们将听民声、集民意、解民忧作为主打产品,激活小区治理“红细胞”,实现了党建引领“全覆盖”、居民诉求“速响应”、居民服务“零距离”。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也全方位融合。江岸区加快推进武汉天地总部经济集聚区、长江左岸创意设计集聚区、建设大道金融产业集聚区建设,成立3个集聚区综合党委,高标准建设3个产业集聚区党建阵地“江城红领驿站”,引导60余项特色服务项目在产业集聚区落地。为进一步推进平安江岸建设,结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要求,“江岸前哨”行动正如火如荼进行中。“蓝精灵”平安巡逻队等一大批前哨志愿者队伍成立,目前队伍已壮大至3000余人。他们由三官一律、社区工作者、下沉党员、热心居民等不同身份的人员组成,深入群众开展平安法治宣传、治安巡逻防控、化解矛盾纠纷、为特殊人群送关爱行动,合力打造让江岸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感”。同时,江岸区还强化全网格协同, 为居民群众构建家门口的百米“服务圈”。在丹水池街道,以网格统领数据,精准开展便民助老、娱乐休闲、文体活动等多项服务;永清街道、台北街道也创新打造了多中心合一服务平台,安排司法、公安、信访、网格等多单位入驻,实现了一体化办公、一站式服务。目前,江岸区试点建立小区立体数据库,今年上半年“一网通办”考核位列全市第一。
深入推广“百步亭经验”的过程中,全区也涌现出一批基层治理创新特色,诸如“花园调解站”“和事佬调解站”“江心比心调解站”“邻里调解站”“VR心理解压体验馆”“高精度网格指挥平台”等品牌特色功能阵地层出不穷。目前,江岸区通过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不断强化基层组织服务功能,加快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