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没有围墙的老旧小区更是社区防控的重中之重。四唯街道针对老旧小区出入门口多、流动人口多、老年住户多,工作人员少、专业物业少、基础设施少,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因地制宜、主动作为,探索实践“1+2+3+N”防控工作模式,筑牢疫情防控严密防线。
坚持一个体系抓统筹
街道党工委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分指挥部,下设10个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责任人员和工作方案。第一时间发布《关于在新冠肺炎疫情中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充分发挥全街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表率和“一岗双责”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纪工委监委监督保障作用,确保“领导干部前指挥,支部书记领头飞,党员骨干全速冲”。依托“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组织—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明确包保任务,层层传导压力,落实防控责任。
坚持两个硬招补漏洞
鼓励有奖监督。鼓励群众提供擅自营业棋牌室、未封闭管理工地人员、红黄码人员等不遵守疫情防控规定的线索,发动群众查漏补缺。目前已收到3条监督信息,拟对其中查证属实的线索提供者,给予一定奖励。
强化检查督导。街道督导组加强小区点位的监督检查,梳理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整改,及时补齐工作漏洞。同时对在疫情防控中的“庸懒散慢乱浮”等作风问题严肃查处,确保各项防控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坚持三项举措全覆盖
强化宣传引导。通过网格微信群、“武汉微邻里”等线上信息平台与喇叭播、电话说、院落喊等适老适小方式普及防疫知识、推送防护举措、做好提醒通知,确保宣传范围广内容全。发动名声威望高、群众基础好的社区老党员、居民领袖、大众熟人参与宣传工作,推进防疫知识既入耳又入心。
强化卡口管控。在小区出入口设置检查点,执行“一测二查三登记”制度,即测体温,查健康码、通行卡,登记出入停留时间、人员车牌信息与联系方式。认真落实小区出入人员新“四必”管理,形成了“听口音”“看行李”“盯车牌”等防控经验,严防疫情输入。
强化人员摸排。通过“线上查+线下找”全面落实中高风险地区来汉返汉人员摸排,做好重点人员的健康监测与分类管理。借助微信、电话、群众监督等多渠道收集信息,及时准确掌握居民健康情况。同时社区工作者、楼栋长、志愿者一起深入楼户开展不间断、地毯式清查,确保摸排全面彻底,一个不漏。
坚持多支力量群防群控
吹响党员冲锋号。充分发挥下沉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实“三全”,当好“三员”。全程参与,积极配合社区做好动员组织、全员核酸检测、卡口值守、入户排查、政策宣传与隔离管控等工作;全力相助,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帮助小区协调解决疫情防控工作中遇到的场地、物资等各类问题。在全员全面核酸检测工作中,当好“敲门员”,组建18支“敲门小分队”,到居民家中敲门,询问登记信息;当好“守门员”,驻守小区楼栋门口,见人就询问是否已做核酸检测;当好“服务员”,带领医务人员为140名高龄老人、行动不便者、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送检服务。
组好志愿服务队。召集居民骨干、小区党员、社会爱心人士组建志愿队伍参与防控工作。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期间,6个社区在小区管理群里发布“守护家园 防疫有我”志愿者招募通知,组建8支志愿服务队伍积极配合社区干事参与场地布置、宣传动员与秩序维护等工作,为顺利完成检测任务贡献积极力量。
发动辖区朋友圈。号召辖区企业、文明单位、社会组织发挥优势勇担当。区统计局、区金融工作局、国华人寿、朝宗文化公司等单位闻令而动,送来帐篷、风扇、冰块、爱心午餐、矿泉水等物资,为高温天气下奋战于一线的医务人员、工作人员送清凉送温暖,表达慰问和深深的谢意。
用好群众应援团。发扬守望相助,共守家园的邻里精神,发动小区入口处的门店、商户担任值守点兼职“守门员”,落实新“四必”管理,弥补值守力量不足问题。街道对其给予适当补贴,做到经营、防疫两不误。在小区楼栋里确定一名“楼栋管家”,协助小区楼栋长“楼道跑起来”;热心居民联系确定“邻居伙伴”,做到“闲事管起来”。对发现联系楼栋、联系住户有异常情况的,积极上报信息,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筑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