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身份证带了吗?”“请您出示一下您的健康码。”近日,在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活跃着一群年轻的志愿者,他们最小的18岁,最大的22岁,他们曾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百步亭社区小小楼栋长。连日来,他们参与社区核酸检测和防控值守志愿服务,在不同岗位上担起责任,在社区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 志愿红成青春最亮丽色彩 #
在安居苑核酸检测点,身穿“红马甲”的周唯依,在人群中显得格外亮眼。面对每一位前来做核酸检测的居民,她笑眯眯的眉眼总让人感到亲切。今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周唯依虽然年轻,但志愿服务经验丰富。
在核酸检测工作中,每天十多个小时的志愿服务,高温下准备物料、组织居民排队、录入检测信息,她甘之如饴。“在这次核酸检测服务的过程中,有不少居民都认出了我是去年疫情期间给他们送菜的志愿者。”周唯依笑着说,在排队过程中,一位家长指着她的红马甲告诉自己的孩子,以后也要向姐姐学习做一名志愿者,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是在百步亭出生长大的,从小感受着社区的文化,很小就跟着社区的志愿者奶奶参加社区元宵灯展、清洁家园活动,虽然那个时候还不知道什么叫志愿者,但是志愿服务的种子在我心里已经种下。”周唯依说到,希望通过身体力行,激励更多青年参加到志愿服务中。
# 志愿不停步时长达10小时 #
连续3天的核酸检测工作中,“00”后志愿者郭承峻每天早点6点半到达现场,医生不撤他不撤,每天服务时间10多个小时。烈日下,他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一坐下来就忘记了热,忘记了休息。工作人员心疼他,“赶”他下去休息。可是休息10多分钟,他又回到了岗位上。“我年轻,我不怕热,我已经长大了。”这句话被他挂在嘴边。
“信息采集是整个核酸检测采样流程的第一步,虽然天气炎热,工作量大,但很值得。”郭承骏在核酸采样点负责信息录入工作。他不仅认真仔细,更是现场的“气氛担当”,对前来检测的居民态度热情,为心怀担忧的居民不厌其烦地做工作,打开心结。
“去年疫情期间,我作为志愿者参与苑区消杀和排查工作,积累了经验,能够更好的安抚居民情绪。”郭承峻说,他通过门岗值守、张贴宣传海报、小喇叭等方式,提高居民防范意识,为疫情防控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和郭承峻一起打电话进行居民信息登记的还有吴唯畅,今年18岁的他,刚参加完高考,成绩优异,是一名即将进入华中农业大学的大一新生。暑期报名参与社区青教班志愿服务,是苑区小朋友们的“小老师”。
“去年疫情期间,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将生活用品送到我家,现在我成了一名志愿者为居民服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回馈社区。”吴唯畅介绍。
# 党员亮身份关键时刻顶上去 #
“小康,今天又是你值班啊?天气热多喝水!”今年大三的康健参加完社区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后,又来到社区门岗,参与门岗值守,门口值守工作看似单调,康健却也收获了感动和温暖。
因为出入小区需要出示健康码,部分不会使用智能机的老人出入不便,康健就耐心地帮他们登记姓名、身份证、联系方式,老人们心疼他,时不时给他送来瓜果等防暑物资。
“我刚上大学就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我现在是一名预备党员,我一直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大家需要的时候我就应该站出来,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康健介绍,他的母亲是一名社区工作者,看着母亲早出晚归,他也想出一份力。
康健和母亲柳虹在一个苑区工作,相距只有不到五十米的距离,转身就能看到母亲忙碌的身影,但是两人可能一天都很难有时间交流,还得深夜母亲回家,两人才能在饭桌上简单的聊上几句。
回想担任小小楼栋长的经历,他如数家珍,在社区参加文艺汇演、运动会的经历让他在社区认识了许多同龄人;社区“家有党员故事会”上社区党员志愿者的故事让他深受感动。
一张张面孔虽稍显稚嫩,一双双眼睛却坚定认真。在百步亭社区活跃着一群和他们一样的“00”后志愿者。他们曾经是社区的小小楼栋长,如今已主动肩负起责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用实际行动助力社区的防疫,展现新青年的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