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三年来,秉持“美好教育”的价值追求,江岸区教育局主动作为、锐意改革,将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一号工程”的强有力举措,“高起点”“多维度”培养“全素养”青年教师,助力“新雁腾飞”,以“美好教师”成就“美好教育”,展现出江岸教育人的时代担当。
开全市路径之先,首批60名新教师试水“人岗分离”
青年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教育发展的后劲和未来。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主题。
近年来,江岸区通过公开招聘、专项招聘“四海揽才”,引入了一大批新教师充实队伍,青年教师群体越来越大。如何让这支生力军迅速成长为主力军,是江岸区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2019年,为破解这一命题,江岸区教育局以开先河的勇气,启动了“新雁腾飞”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以此为重要抓手锤炼江岸“美好教师”队伍。这一计划的背后,是江岸区教育局“雁阵工程”的有力托举。江岸区为不同水平、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教师度身定制培训计划:
“头雁领航”——为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提升专业发展水平而定制;
“大雁凌云”——为市区级骨干教师提升专业发展水平而定制;
“新雁腾飞”——为助推新教师快速孵化成长为全素养教师而定制。
在“美好教育”这一价值追求的实现过程中,青年教师群体被寄予了厚望。江岸区计划用4—5年的时间,通过两个阶段的“打磨”,强力助推新进教师在入职初期快速孵化成长为全素养教师,不断提升江岸教师队伍梯队建设的整体质量。
有了全方位、多层次教师培养的顶层设计,江岸区大刀阔斧,以培养全素养教师为目标,在全市率先试点义务教育段新进教师“高起点跟岗培养”和“多维度轮岗培养”工作。
2019年,江岸区公开招聘录用了60名新教师,这批新人成为首批“高起点跟岗培养”计划的受益者。与以往“人岗合一”的模式不同,这批新进教师的人事关系集中托管在义务教育段的普通学校,而工作的岗位则在区内办学水平较好、学科优势明显的学校,对他们按照培养计划科学实施,进行为期两年的专项培养。
强有力的领导小组亮相:区教育局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分管负责人及相关科室、二级单位协同指导,5所新教师人事关系代管学校、18所新教师培养基地学校,均名列其中。60名新教师将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加强协调,依托学校高质量完成为期两年的跟岗培养任务,在起跑线上占领先机。
高起点跟岗培养,“双师”手把手带新人华丽转身
青年教师从“象牙塔”走上三尺讲台,工作的头几年至关重要,决定着青年教师的未来发展方向。
入职江岸的新教师是幸运的,因为从他们入职的第一步开始,区教育局就举全区之力将他们托举到高起点,制定高标准,成就未来的高水平,为“新雁腾飞”打造平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新教师“师傅”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职业起点的高度。因此,为他们选配什么样的“导师”,成为了江岸区教育局以及18所新教师培养基地学校首要考虑的问题。
江岸区教育局扎实开展“双师带教”,以老带新,为每一个青年教师找顶级的“师傅”。进入基地学校的每位新教师,都能享受到校级层面精心安排的“双师”配置:一名“班主任导师”、一名“学科导师”,这两名导师由学校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担任,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别从班级管理和教学技能两方面手把手“传帮带”,给予精细指导,新教师面对面跟岗学。
入选“导师”的,都是教育教学领域有着诸多“光环”的实力担当:特级教师、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武汉市十佳、百优班主任或区首席班主任、特色班主任。新教师培养基地学校毫无保留,甘当好老师成长的“孵化器”,为新教师“度身订制”培养计划,从师德教育、课堂教学、教科研能力、班级管理及职业生涯规划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培养、过程性管理和阶段性跟踪考核等。
经过为期两年的第一轮“打磨”,新教师们以“师傅”为榜样,迅速实现向“合格教师”、未来向“骨干教师”“卓越教师”的华丽转身。
多维度轮岗培养,让至少30%新教师成长为区级骨干
与第一阶段的跟岗不同,慢慢融入角色的新教师们迎来了更高的成长平台——多维度的轮岗培养。这一阶段,60名新教师“人岗合一”,来到了普通学校。
两个培养周期,在不同层次的学校,是为了让新老师接触不同类型、层次的学生,在与文化水平、家庭背景、个人认知水平等不同的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新老师的专业能力将得到很好的提升。这项试点工作也是进一步推进“区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有益探索,有助于打通区内师资的流动,形成“一盘棋”的整体思路。
如果说第一阶段的培养重在“点”的话,第二阶段重点则在“面”。新老师将在师德素养、思政教育、学生心理、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等多维度,体验不同岗位角色,接受全素养教师轮训,提升专业发展新高度。这与今年国家倡导的“双减”大方向,恰恰不谋而合,无缝接轨。多维度的培养,立体而全面:
——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放在首位,教育引导新教师以“四有”好老师为职业标准,坚定理想信念,模范遵守师德规范,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争做“有爱心和良心的江岸美好教师”。
——兼职“团队干部助教”,让新教师担任学校团队干部助教,每学年协助学校团队干部组织至少一次主题教育或实践活动,培养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引领力。
——变身“心理健康教育助教”,面对孩子们学业负担较重,心理焦虑的情况,作为一个全素养的老师,必须要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对此,江岸区教育局提出一个硬指标:每个新教师要与一名困难学生结对子,作为实践教育的对象进行帮扶,为新教师的职业生涯打下关注学生心理的“烙印”。
——“大雁引领”,培养对教育教学的实践力,在培养学校给新教师选派校级导师的同时,区教育局聘请“大雁凌云”工程培养对象担任区级导师。“区校双导师制”,给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注入更强大动力。区教育局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指导青年教师制定个性化“成长计划”,帮助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三年成型、五年成材。
“多维度轮岗培养”目标激活了新教师发展动力:推荐至少30%的新教师成长为“江岸区优秀青年教师”“江岸区特色班主任”,鼓励业绩特别突出的优秀青年教师向“江岸区学科带头人”“江岸区首席班主任”发展目标努力,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强力助推江岸“美好教育”的新生动力,实现江岸教师队伍梯队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搭平台推新教师,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一线唱主角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想要释放青年教师的激情和才华,就要为他们实现出彩人生搭建舞台。为实现这一追求,江岸区教育局倾力而为。
搭建师德锤炼的平台。学为师之骨,德为师之魂。通过举行师德演讲比赛、师德征文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年教师修身立德,调整工作状态,激发教育情怀,帮助他们扣好“第一粒扣子”。
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区教育局举办了“新雁杯”新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比赛共包括4项专业内容:教学公开课、新课程标准知识测试、教科研论文、专业发展规划书。通过比赛,促进新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快速提升。
搭建脱颖而出的擂台。区教育局制定了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评估细则及评估方案,评估内容涵盖教师的思想政治表现、师德水平、敬业精神、教育教学能力及工作业绩、教研与科研能力等,教师评价结果以等级的形式呈现,根据教师在该标准的表现和不同等级的要求,给予教师在每个标准上的最终等级评定。通过评和比来激发青年教师的活力,促进他们更快地发展。
青年教师有优势,他们精力充沛、行动高效、创造力强,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他们也存在不足,教学阅历浅、经验不足,需要多鼓励,多历练。为了让青年教师前进有动力,江岸区教育局给青年教师提要求、压担子,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勇挑重担,有计划地实施“高起点跟岗培养”和“多维度轮岗培养”,把他们往优质学校管理一线、教学前线推。一方面,千方百计抓培养。通过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跟岗培训等适应性培训,让青年教师尽快了解教育教学工作要求,更好地胜任工作岗位,同时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国培、省市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另一方面,不拘一格选人才。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大胆选人用才。建立后备人才库,做好青年后备干部挂职锻炼和培养使用工作,让青年教师在教育管理一线“唱主角”“挑大梁”。“为打造全素养教师而实施的高起点跟岗培养、多维度轮岗培养是一项有益的创新举措”,湖北大学教授靖国平对江岸教师队伍培养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江岸区教育局以教育现代化为价值航标,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创新新入职教师培养工作机制,为培养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美好教师”队伍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和强劲动力。
截至目前,江岸区通过“高起点跟岗培养”和“多维度轮岗培养”培养“全素养”青年教师的计划已实施3年,共有234名新进教师参与其中,植根沃土,拔节成长。
“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江岸教育将不断探索新的培养模式,有目标、有计划、创造性开展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引领青年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努力成为“四个引路人”,以更多“美好教师”成就江岸“美好教育”,铸就学生的美好人生!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新教师感言
两年时光,我成长很多、收获很多。在江岸区一元路小学,我慢慢积累了一些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的经验,也是在这两年的时光里,我发现自己热爱语文教学,喜欢与孩子们相处。我一直对教师这个职业保持敬畏,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也将永远不忘初心,继续在基础教育的这片沃土上默默耕耘,为孩子们的成长助力。
——刘叶梦
感谢江岸区教育局“新雁腾飞”计划,给所有进入教师行业的老师们一个崭新的开始。在七一中学我遇到了对我关怀备至的“师傅”,体会到了严肃活泼的教学科研氛围,感受到了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高效的学习劲头。在两年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不断磨砺意志的铠甲,时刻遵循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教育理念,践行力求创新的教学态度,带着满身“升级打怪”的技能走入下一个教学岗位,我深知教师身份的特殊性,我也必将如履薄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胡巧玉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两年里,我不仅收获了数学教学的技巧、班级管理的小妙招,还习得了与家长沟通的方法、与学生交流的方式……这些宝贵的财富都将被灵活运用于我未来的教学生涯中。愿我们都能眼有星辰大海,胸有丘壑万千,心有繁花似锦,在江岸教育这一片沃土上尽情播撒希望的种子。
——夏思琦
在育才小学的两年里,那些温暖有爱的教育同行者给予我诸多点拨和启迪。回忆起初带班时的忐忑困顿到如今愈发摸得清、站得稳、踏得实。其间,少不了和娃娃们斗智斗勇和家长们互信互助的过程。穿透日常的庸碌,我们得已探寻教育的无限可能,对待差异,我们依然要充满激情;对待挑战,我们更应愈挫愈勇。
——李骏
很幸运成为江岸区“新雁腾飞”计划中的一员,我实现了由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真正适应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生活,也已融入到了小学教师集体的大家庭当中。在长春街小学,我跟着优秀班主任学习如何管理班级、管理学生和与家长沟通,上专家指导课、课题课使我对如何把课上好有了更深的理解。两年时间,我深刻体会到了做老师的艰辛和快乐,我会把自己的青春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