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烟,建筑百年 | 藏匿于现代楼宇间的江岸百年里份

2022-04-13 11:01   综合整理  

江岸区上海邨

在江岸有这样一个地方,地处闹地街区,边上就是武汉关和奔涌的长江。

明明应该是喧闹的地方,但它显得那么宁静,仿佛独立于这个世界,只为品一杯时间茶,看看这世间繁华!

这里就是上海邨,“邨”读作“村”,它既不是“屯”也不是“郡”,它是极具武汉特色的百年里份。

正如上海有弄堂,北京有胡同,苏州有园林一般,武汉也有属于自己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标签。

里份是武汉特有的地域文化,而位于江岸区的上海邨则更具代表性,它是砖楼与武汉人之间凝结的市井烟火气。

家家的蜂窝煤堆在石库门后,煨藕汤的铫子就放在巷子口,飘香整条街。竹床左右,邻里和谐。

里份中长大的武汉伢,煤火烧火,从小喝着这正宗藕汤,总有比一般武汉人更地道的汉派童年。

青砖黛瓦,伴随着汉口历史文化中心建设,这些在武汉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光华风采的“名片地带”,将以又一种形象惊艳亮相!

这里曾是武汉里份中“高端”的代表,那时可不是谁都能住在这个地方的。

上海邨原名“鼎安里”,是1923年由华商李鼎安投资建造。

总平面布局属于主次巷行列式,主巷与江汉路垂直相接,三条平行的次巷与主巷垂直。住宅平面形式较为统一,主要是三间式和二间式,设有后天井,围绕后天井设有厨房和卫生间。临江汉路的房屋外立面装饰华丽,横向采用三段式,最下面一段为底层商铺,中间为二三层住宅,最上面为四层住宅。

抗战胜利以后,李鼎安将鼎安里抵押给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作为职工宿舍,改名为“上海邨”。

如果你想看看百年前武汉“圈层”人士是如何生活的,那么上海邨则是当仁不让的“沉浸式博物馆”。

记忆中的上海邨,似乎停留在了童年。

每次路过这里总会问这叫什么,爸妈总会说这里叫上海邨,每次都会想为什么武汉的地名要叫上海。

为什么江岸区的这个里份要叫上海邨?门口卖着北京的糖葫芦?

百年将至,如今的上海邨褪去浮华,安之若素,回归本真,悄悄来到它最安逸的自然恬静时光。

时光给上海邨封上结界,隔绝了来自江汉路上的喧嚣与嘈杂,旧时的繁华在这百年间逐渐褪了色,一切归于平淡,却演化为城市的固有色。

对于外地游客来说,想要体验地道的老汉口风情,选一个上海邨里的民宿会是很不错的选择。就像去北京一定要住一次钱粮胡同一样,来武汉一定要去江岸百年里份住一次。

砖瓦无声

岁月有痕

当繁华归于平淡

必定格在永恒之间

绽放属于它的美丽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