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楼下的江岸,妙趣扎堆!

©原创   2022-08-23 10:45  

????

打卡家门口的江岸

“社区生活”妙趣横生

越来越多的“街坊”店开在江岸伢的家楼下,方便市民享受惬意的“社区生活”。

他们不搞噱头,也不赚吆喝,低调出没在转角街头和居民楼里,像是隐匿的宝藏,待你发掘都市生活中的人情味。

推开家门,走进社区经济生态圈,挖掘并落实居民在家门口实现自我价值和高质生活。

在江岸的每一天,正被这些“小而美”的社区店变得鲜活多样。

高雄路作为武汉最内卷的咖啡文化发源地之一,15+咖啡店铺与社区融合共生,共同造就了精致市井生活。

最具社区味的精品咖啡馆在此扎推,像是一个深谙“收刀绝”的内敛王者,颇有些“大隐于市”的姿态与淡然。

承载着武汉道路变迁史的高雄路,从源源不断新鲜血液中焕发活力,成为武汉伢的休闲首选地。

赏着街坊邻里种的丝绒海芋盆栽,喝着汉派咖啡,把日子过成诗。

沿着高雄路移步换景,你永远猜不到下一个转角会给你什么样的惊喜。

开了15年的「每日咖啡」,是高雄路的老家长。老板老阎在西北湖咖啡豆专卖学习了5年,2007年把店铺开在了高雄路,成为武汉伢的咖啡启蒙地。

这里有老社区的烟火气,也有从容闲适的小资情怀。

不同于商业咖啡面向于普罗大众,「每日咖啡」自家烘培咖啡豆,口感新鲜具有辨识度,精品虹吸式咖啡,带来最精确的味觉品味,圈住不少熟客的味蕾。

一整面墙的杯子成为业内的独特风景,熟客们会留下自己的杯子在店里随时来喝,是当下少有的亲切体验。

老板认识每个杯子的主人,来了不用点单,拿铁或美式已上桌,像是熟悉你的老朋友,一拍即合。

除了周边跑来谈事情的上班族,前来打卡的小年轻,还有从关山远道而来的老杆,自带保温杯喝着咖啡,和邻桌素不相识的咖啡友聊着老友。

咖啡豆有品质,咖啡店有故事,始于老派风味,忠于人情氛围。

社区咖啡馆,正走在一条不同于品牌咖啡馆或外卖咖啡馆的路上。比起卖咖啡,社区咖啡的本质上却是以咖啡为纽带,拉近人与人之间、居民与社区之间的距离。

在这里,喝杯咖啡就能交个朋友。

万民后街的宝藏小店沿街开启,短短百米的距离,却有好吃的社区面包店、好逛的花店,还有理发店、食社、副食店……

这些“街坊”店在居民社区生活圈中,用别出心裁的亮点特色和丰盈社区空间的多样性,吸引三镇朋友前来打卡,放松片刻,调剂心情。

新晋「Crush Coffee&Bread」环境虽小却自带露天小院,凭借”出圈“的越南法棍将八方来客聚集于一方天地,氛围轻松时髦。

咖啡即生活的「唤醒Réveiller」与三阳路-万民后街的街坊朋友们举办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户外活动,在矿坑湖泊边制作手冲咖啡,重新定义浪漫生活。

“菜香不怕巷子深”,社区内的「福禄食社」没有门头,老板胡爷爷却以家庭小餐厅的运营模式,价格实惠,暖心待客,成为当下黑马。

相比品牌连锁店,「福禄食社」更注重贴近附近居民口味的产品,而不在意是否能成为“打卡网红店”。

食社刚开业时,住在周边的街坊彩彩并没有留意到这个紧邻地铁出口,门头极简的无名小店。

店内位置不多,每到晚七点食客们在门口排队等位,低调的家庭作坊不仅圈粉了大批食客,也吸引了彩彩的注意,一时兴起的她决定一探究竟。

没想到的是,一探就是日后的无数次光临。

手写餐单朴实走心,家常小炒卫生可口,老式摆件怀旧温情……没有花里胡哨的营销噱头和夺人眼球的仪式摆盘,一切都是那么的朴实纯粹,像是回了趟爷爷家,填满内心的慰藉。

现在,「福禄食社」不仅自己常去,还成为她招待朋友的据点。

暖暖的灯、氤氲的光,酒足饭饱后有一种平淡走心即是生活的幸福感,悠然心间。

洞庭街的地理位置属于汉口的热闹地段,沿街的老建筑和老式社区历史悠久,众多休闲娱乐方式飞速生长,百年老街上新老交替,热闹非凡。

坐落在洞庭街的立兴洋行汉口分行,是武汉市一级优秀历史建筑,也是高档商务住宅。

如今的立兴洋行大楼里不仅仅有老辈的居民,还有一群年轻的租客,用小众文化给百年建筑注入了新鲜活力。

「EXIT TIRES」是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也是本土原创潮流品牌,主理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高品质的潮流文化与咖啡完美融合,掀起新风潮。

同样作为武汉湿版摄影界为数不多的“老玩家”,深藏在狭长廊道深处,拉开老式铁门,里面暗藏玄机。

REN之所以会把店开在居民楼中,离不开老式建筑和老相片腔调吻合的感觉。

就像起源于1851年的湿版摄影,以玻璃和金属板为底片载体,通过数道工艺,一张纯手工照片能够封存保留百年光影。

满墙的照片和各种型号的复古胶片机像是一个古老的博物馆,穿越时光的记忆细数背后的故事。

三台极具年代感的老式相机,是照相馆的镇店之宝。最古早的一台使用于第一代身份证的拍摄,在如今市面上很难找到同款。

“没有华丽的装裱,没有浮夸的词藻,只是对普通武汉人的一个记录。”

「超人照相馆」以独特的呈现形式,个性化的服务将古早摄影文化又带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前来拍摄的客人有对湿版摄影感兴趣的年轻人,也有以这种方式拍摄结婚照的新人,让爱延续百年。

这群年轻人结合历史与文化,创意激活“社区经济”。

即便作为“街坊”店深藏在居民楼中,也能以鲜明的个性与特色,建立与消费者的联系,把小众文化玩得隐秘而伟大。

这些深受群众喜爱的宝藏店铺,让我们看到社区空间的价值远不止于此,更是一种精神生活的追求,和经济多样化发展的体现。

//

当烟火与人情味齐头并进,江岸的社区公共空间正在多元化经营,不仅满足居民日常基本需求,且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

社区各种小店不止于便利店、理发店等便民服务,还涵盖了文化、娱乐、社交等元素在里面,聚拢了有着同一种生活方式和爱好的群体,向荣而生。

当下,“社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江岸的合作路、台北路、岳飞街、蔡锷路等街道,也相继繁衍出与居民共融、共治、共享的社区店,助力社区经济的发展。

这些一站式便民服务综合体,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了居民生活中,为社区人群提供一个除了家以外的第三空间,所以每个人群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相继收获额外的参与感、归属感、幸福感。

“社区生活”正当时,不妨抽空逛逛家楼下的大美江岸,相信你会有新的发现。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