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大江金岸 带大家探寻了
江岸几处百年时钟的前世今生
本期将再次为大家介绍
江岸街头的其他“报时者”
一同感受老汉口新江岸的
独特风情和深厚底蕴
在胜利街的转角有着这样一座钟楼。它的底层由红砂岩垒砌,白墙红瓦的钟楼中嵌着罗马拱券形窗,圆钟忠诚的向行人展示时刻。
这里曾是旧工部局和巡捕房,经过修复和还原,化身为如今的武汉警察博物馆。
不同时期的警械设备、见证户籍制度发展的户口本、早期通讯设备BB机、50年代到90年代的自行车驾照、交通安全宣传烟卡……
钟楼一侧的天台上,还停着中国第一架警用直升机。在这里,历史的痕迹被近距离触摸。
和这座钟楼一样,江岸的街上还矗立着许多武汉历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从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到黎黄陂路,越来越多的老建筑再生为街头博物馆,漫步在江岸街头,转角便能遇见浓缩的历史记忆。
无独有偶,合作路口转角处,也有一幢米白色的欧式建筑,其上立着圆盔顶钟塔楼。它就是曾经的汉口电灯公司。
黑白的钟盘记录了它往日的辉煌历史。
作为彼时汉口规模最大、经营时长最久的电灯公司,它是武汉最早亮起电灯的地方。
电灯被首次引入汉口,打破了近代油灯照明一枝独秀的现象。至1924年,它以2825千瓦时的发电总容量成为全国最大直流发电厂。
如今,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中国三峡集团,将总部回迁落户至江岸,长江北岸与能源的故事仍在继续。
再度旋转承载城市历史记忆的时针,老汉口的神采与气质在新江岸延续。
“从左走,向右弯,仰头看见江汉关。江汉关高又高,半截杵到天中腰。”老武汉人口耳相传,“听得见的江汉关钟声的地方就是‘老汉口’。”
让我们缓缓拨动塔钟的时针和分针。1924年1月21日的汉口江边,一场盛大的剪彩仪式正在举行——江汉关大楼落成了!
江汉关的钟声经历了大时代的沧桑风云,也见证了武汉的百年开放史。
“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这是对百年前汉口商贸繁盛的生动写照。时光穿梭,如今的江岸,百年老建筑混搭摩天大楼,市井烟火融合时尚潮流,重商尊商基因传承至今,持续涌动城市商贸新活力。
江岸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等重点功能区转型升级,有机统筹老汉口的更新改造与新江岸的建设发展。
未来,这里将继续迸发跃动不止的“江岸活力”,演绎着“新”与“老”的变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