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胜利街,一段抗战史,时空对话“心”与“新”

2025-09-03 15:31   区委宣传部 武汉宣传  

2025年春晚,江岸区的夜色被一群奔跑者点亮。演员李现与市民们一同跑过张自忠路、郝梦龄路、陈怀民路——三条以抗战英烈命名的道路,在镜头下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致敬。奔跑路线的尽头,共同指向一个饱含历史回响的名字:胜利街。

起于江汉路,止于芦沟桥路,这条3.8公里的道路,于1946年为纪念抗战胜利而更名。条条大路通向“胜利”,不仅是地理的标识,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在这里,街巷被赋予新的叙事,将英雄的故事,娓娓道来。

■ 以城市为课堂,把街巷当课本,“江岸之光·行走课堂”将思政教育融入城市肌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江岸区持续推动辖区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与传承,以更开放、更青春的方式,让红色记忆融入城市脉搏和市民生活。从“江岸·美好一刻——此刻更懂你”的温情启幕,到“江岸之光·行走课堂”的沉浸体验,再到“烽火少年行”剧游中的跨时空对话……新方式讲述,心共鸣回响,红色文化以前所未有的亲和力与感染力,融入城市生活,触动万千心灵。

铭记来路,行稳致远。在江岸这片热土上,红色基因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底色,为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凝聚奋进动力,贡献江岸力量。

江岸区作为武汉红色遗址遗迹最为集中的城区,其历史血脉中始终流淌着深厚的革命基因,而胜利街,恰是这段血脉中最为醒目的一段,贯穿起穿越时空的抗战记忆。

胜利街向西北行至中山大道,曾是老通城酒楼旧址,这座昔日“爱国饭店”在抗战期间掩护过无数次秘密集会,音乐家冼星海在此创作了《游击军歌》,郭沫若、光未然、田汉等进步文化人士亦曾在此汇聚。如今,作为江岸区活化利用历史建筑的典范,“吉庆街三期·通城印巷”开街,它既承载着厚重的红色记忆,又成为融合非遗文化与现代消费的商业地标,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在这里触摸历史、感知时代。

■ 曲艺家陆鸣以“说路名”的形式,为江岸师生讲述胜利街往事

周边星罗棋布的历史遗迹,彰显着江岸区深沉而坚韧的红色文化底蕴。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静静矗立于繁华街头,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而英勇不屈的奋斗历程,见证着那段烽火岁月中党的坚定领导与人民的顽强抗争。

解放公园内,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纪念碑巍然屹立,缅怀武汉空战中血洒长空的国际英烈。每年清明与抗战胜利纪念日,碑前鲜花不断、誓言无声。“要让孩子知道,和平是用英雄的鲜血与生命换来的。”一位市民如是说。

■ 江岸区师生们走上街头,将英雄的故事当作最鲜活的教材

近年来,江岸区依托丰厚的红色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全力打造“没有围墙的江岸”,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精神血脉的重要城区。在这里,历史从未走远,记忆始终鲜活。

如果说老建筑是历史的骨架,那么人与故事,便是其血肉与灵魂。如何让红色基因真正“活”在当代,融入日常?江岸区系统构建“大思政课”创新实践路径,以一场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给出了充满创意的回答。

今年夏季,“江岸之光·行走课堂”青少年思政实践活动持续火热开展。活动推出《烽火少年行——1938武汉记忆》沉浸式红色剧游,孩子们化身“追光先锋队”队员,穿梭街头,破译密码、完成情景任务,体悟“个人与国家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内核。

■ 江岸区推出红色剧游《烽火少年行》,AR技术带大家“重回”烽火岁月

科技,为红色教育插上翅膀。AI复原历史影像,重现战场环境,实现与英雄“面对面”对话。AR技术让手机成为穿越时空的窗口,扫描街景即可解锁历史情境。“原来科技不仅能创造未来,还能带我们回到过去。”武汉小学学生王熊沐鋆感叹。

■ “新孩子剧团”演绎《战火奇花》,抒发新时代少年爱国情怀

红色教育的场域不断延伸。江岸区长春街小学“新孩子剧团”持续演绎《战火奇花》,这个起源于抗战时期的儿童文艺团体,曾经以艺术唤醒民众,今日之少年通过扮演当年团员,体验抗战时期同龄人的爱国情怀。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的“八七红”小小宣讲员已培养300余人,江岸区黄陂路小学的学生周珉宇以一句“您知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出自哪里”开启讲解,声情并茂,掌声不断。

红色传承,本质是一场心与心的抵达。当历史走出书本、融入体验、回归生活,红色基因便不再是遥远的故事,而成为可感、可触、可传承的精神血脉。

红色基因的传承,不仅为了铭记,更为了照亮未来。其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一个城区的气质,更成为推动城区持续发展的深层动力。

今年5月,“江岸·美好一刻——此刻更懂你”活动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启动。专家学者、中小学师生代表、武汉楷模代表、网络大V代表、社区居民代表以及城市观察团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书写“武汉情书”。在城市史研究专家涂文学教授的动情讲述和新孩子剧团《奇花》的悠扬旋律中,家国情怀悄然凝聚。

■ 红色旅游日益成为新风尚,年轻人打卡红色场馆,留下青春誓言

随着“江岸·美好一刻——此刻更懂你”系列活动陆续开展,“江岸之光”江岸区全区中小学校百场主题班会、“此刻更懂你——时空对话·江岸记忆”摄影作品征集、“此刻更懂你”主题快闪等活动,成为江岸人抒发爱国热情、共赴美好未来的情感纽带。

■ 江岸区各行业代表参与“江岸·美好一刻——此刻更懂你”快闪活动

江岸环卫集团职工韩玲参与了“江岸·美好一刻——此刻更懂你”快闪活动。8月21日,当她和来自江岸区公安、交管、环卫、医护、消防等各行各业代表齐聚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共同歌唱时,她心潮澎湃——三十年前,她还是个小学生,在武汉市青少年宫参加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活动。三十年后,她以“橙色力量”的身份站在这里,用坚守诠释对这座英雄城市的敬意。“历史的回响从未远去,今日的和平与美好更让我倍感珍视。”韩玲动情地说,“这次快闪活动像一团火,点燃了我心中的力量。”

红色旅游日益成为新风尚。在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等场馆,年轻人排起长队,留言墙上贴满青春誓言。今年上半年,江岸区红色场馆线下接待近80万人次,线上接待超300万人次。红色故事,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家国情怀,有了磅礴的“表达空间”。

江河奔流,精神永续。那份深植于红色热土的英雄气概与报国之志,从历史中走来,向未来奔去,让江岸的每一步发展都踩得坚实,每一次创新都拥有灵魂。

这是江岸的故事,是武汉的故事,也是中国的故事——关于记忆,关于传承,关于永不停歇的出发。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